7.果實瘡痂病 (1)為害癥狀番石榴果實受到感染,初始病斑為圓形,褐色,邊緣淡褐或土黃,中央呈現環形黑色小點,病斑凹陷時,病斑邊緣會與健部組織的表皮分離但不脫落,黑色小點為病菌的柄子殼,后期會干燥,釋出黑粉狀的柄孢子。 近年來觀察瘡痂病的病癥可分兩類: ①田間果實自然條件下感染者,其主要為害病癥如前敘述。 ②由于果實缺鈣,導致果表受傷。形成褐色的病斑,病菌再感染受害果表組織,故外表可見黑色小點的柄子殼,但果實內部組織未見軟化,反而呈木栓化現象。第一類型系受病原菌感染后,內部組織常水浸軟化,呈橘黃或紫黃色澤。 (2)防治方法 ①瘡痂病的防治,目前仍以套袋具有較佳的防治效果。泰國拔果實成熟期極長,早期泰國拔品系在夏季成熟期90天,冬季成熟期110-120天,所以田間防治時期極長,一般化學藥劑防治困難,目前防治瘡痂病仍然以套袋配合藥劑防治為主。 ②藥劑的施用時期,應注意大氣的相對濕度,下雨后,大氣相對濕度提高,有利病原菌的釋放及侵入,為藥劑防治的適用時期。藥劑有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500-600倍;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38%多菌靈膠懸劑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 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③外來苗木要經過嚴格檢驗,對有病苗木,應防止引入。來自病區的接穗,可用50%苯來特800倍液浸30分鐘,消毒效果很好。 8.果實黑星病(暫稱) (1)為害癥狀番石榴黑星病(暫稱)系由真菌引起,臺灣最早報道這一病害的為嘉義農專蔡竹固教授,馬來西亞亦有相似病害,受害果初始呈現褐色小斑點,并有稍向內凹陷的病癥,斑點會隨感染時間長而擴大到數厘米的直徑,病斑亦會相互連接而呈不規則形。本病害的病斑初期色澤為褐色,但后來會出現同心輪紋的黑點在病斑表面,病斑的邊緣與健全果肉組織易產生一離層,而此一病斑會剝離而脫離病果,形成向內凹陷的窟窿。本病害除產生褐色病斑外,還會產生深藍至墨藍色的病斑,而病斑外圍則有一褐色邊緣。果肉組織則呈現藍黑色,此癥狀為本病害在田間極易判別的診斷方法。果實幼小期未見受害病癥,果實成熟期套袋中即可見小至大型病斑,病斑雖明顯,但分生孢子不易釋出,一旦成熟果實開始脫水萎凋,則病斑已轉成黑色的表皮,會釋出濃度極高的分生孢子。孢子無色、橢圓形,直徑10微米x7.5(微米,孢子頂部有一附屬絲附著。除分生孢子外,有時病斑上亦可找到其有性世代的子囊孢子及子囊殼,并可見到子囊孢子兩端有膠狀黏質附著。 999苗木網,www.cqhuayin.com (2)防治方法本病害的發生全年皆發現,9-11月發生特多,可利用藥劑在番石榴修剪后開花前定期施藥,藥劑有80%代森錳鋅(大生)及40%塞菌靈(特克多),直到此次花期的果實套袋為止。
中國農業網編輯 (記者 佚名) 999苗木網,www.cqhuayi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