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蹄竹又稱綠竹,禾本科簌竹屬,為合軸型叢生竹的筍用竹,因筍形極似馬蹄,俗稱馬蹄筍。馬蹄竹筍肉瑩白,鮮嫩清脆,清甜美味,營養豐富,是夏秋時節上等蔬菜。 試驗表明,畝種馬蹄竹成本約800多元,頭年種植,第三年可收成。出筍期自4月底開始一直至11月初結束,一般畝產1000公斤左右,年收入可達2100元以上,市場暢銷,生產效益遠高于一般筍用林。今春,大埔縣大麻鎮引進外商投資,建起了千畝馬蹄筍基地。其高產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一、地塊選擇 一般選擇排灌方便、土層深厚、土質疏松、土地肥沃、酸堿度適宜、富含有機質和礦物質的低丘山地、沿河兩岸、水庫周圍或房前屋后種植。土壤以黃紅壤為好。 二、整地挖穴 疏松肥沃的平緩坡地一般不需整地,但土壤條件稍差的最好進行帶墾或全墾,深番30厘米以上,然后挖穴。畝挖40穴,穴距4×4米,定植規格為0.8米×0.8米×0.6米,呈三角形排列為好,挖穴時表土與心土分開,墾翻整畦在冬季前完成,讓土壤分化,有利于翌年春季種植。 三、母竹選擇 以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稈基芽眼充實、須根發達的一年生竹為好。母竹留健壯芽在第3-4年節,斜向斬斷使切口向上以利積水,最好選用帶土母竹移栽。 999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四、竹苗種植 選擇2-3月份陰天或雨后時間種植。植前每穴施入腐熟有機肥25公斤或火燒土15公斤加1公斤復合肥,在基肥上蓋5厘米細土。栽植時,將母竹斜放入穴中,稈基芽眼向兩側,竹桿與地面成45-60度斜角,根系舒展,與土壤充分接觸,分層填土踏實、澆水,覆土厚度應超過母竹入土處3厘米左右為宜。落出的竹莖應保留2個節位,上部要壅成饅頭形,最好蓋草保濕。 五、栽后管理 1、幼林撫育:栽植后,應注意保濕。久旱不雨,每隔5-6天要澆水1次,母竹成活后,每隔半個月施稀糞水1次,立秋后即停止施肥。發筍前與出筍長竹后各進行中耕除草1次,保證母竹及竹筍生長良好。進入正常生長時,每年每叢留筍養竹6株,每年伐去老母竹6檔。 2、成林撫育:每月2月進行扒土,把竹周圍的泥土用鋤頭自外而內扒開,并將老竹篼挖除讓稈基上筍目曝曬日光,刺激和促進筍目萌發。扒土后進行第一次施肥,每叢竹施入糞尿50公斤或復合肥2-3公斤,將肥料施入扒開的溝中后覆土。第二次施肥在出筍初期的5月份,第3次出筍盛期的7月份,均以速效肥為主,每叢施三元復合肥1-5公斤。施肥時不可讓肥料直接接觸嫩筍,施肥應結合鋤草松土,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狀,有利于竹林發筍生長。此外還要加土培筍,出筍前,用草皮黃泥土對竹叢進行培土,一般培土厚度高于原竹篼20厘米;出筍后,再用稻草、青草、樹葉或細碎的潮土堆蓋,以增加單株生量和鮮嫩度,并延長出筍期。 999苗木網,999miaomu.com 3、病蟲害防治:主要病蟲害有竹煤病、地老虎、竹象鼻蟲、竹螟、竹蚜蟲等。可采用農業防治和藥劑防治相結合的方法綜合防治。藥物防治:選用40%的樂斯本800倍液噴殺,也可用90%敵百蟲800-1000倍液防治。 六、適時收獲 挖筍一般4月底開始,至11月初結束,6-9月為出筍盛期。挖筍時間選取在每天的清晨,在筍尖未出土或將破土時采收最好。
中國農業網編輯 (記者 佚名) 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