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優化配方施肥施肥是影響米質的主要可控栽培因素之一。優質稻栽培要求中等及偏上的肥力水平,實現高產和優質兼顧。肥料運籌上,基、追肥的比例為5~6:5~4;基肥以有機肥為主,氮、磷、鉀、硅搭配,特別是適宜的氮、鉀比例,適當補施鉬、硫、鎂、鋅、錳等微量元素。施肥方法上,注意后期穗粒肥的應用,有利于提高碾米品質、外觀品質和蛋白質含量等。 肥料的施用必須按照優化配方施肥,以有機肥為主,使足夠數量的有機物返還土壤,以保持或提高土壤生物活性。有機氮和無機氮的比例以1:1為宜,化肥禁用硝態氮肥,最后一次追肥必須掌握在收獲前30天進行,葉面追肥在收獲前20天完成,有機肥要充分腐熟,城市垃圾、污泥均要達到無害化標準才能施用。 2、有水灌溉優質稻灌溉的適宜方式是要保證水分供應,采取“保苗送老灌溉法”。即前期有水結合露田,分蘗后期防重曬,孕穗期保持田間有水層,灌漿結實期間歇有水。 達到前期土壤通氣條件好,中期輕曬田,后期有水送老。要有效地將最高莖蘗苗控制在有效穗數的1.2~1.3倍以內,采取旱育秧的當莖蘗苗達到預期穗數的80~90%時即開始控苗。不僅有利于提高成穗率,更有利于防止群體過大導致紋枯病等病蟲危害的加重,從而帶來農藥使用量的增加。特別是我省的中、單晚稻地區,后期常遇干旱,應用的又多是大穗型的品種,后期斷水過早是影響米質的主要因素。 999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 3、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無公害栽培病蟲的防治,必須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提倡生物防治和使用生物生化農藥防治。嚴格控制使用化學農藥和植物生長調節劑。嚴禁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或者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變)的農藥,如有機氯、有機磷殺蟲劑及有機合成的植物生長調節劑。草害的防治應采取綜防技術,盡量不用或少用化學除草劑。 病蟲防治的策略是以早防為主,準確測報,后期選用生物農藥,盡量少用藥,以及采取超低容量、低容量噴霧技術,減少農藥殘留,最后一次用藥要在收獲前30天,確保稻米衛生品質,達到無公害標準要求。 根據有關地區實踐,水稻種子可用吡蟲啉拌種,可有效防治水稻秧苗期稻薊馬、稻飛虱的危害,代替以往的呋喃丹撒秧板的習慣;秧苗移栽前用一次銳勁特,可有效控制返青期的二化螟、稻縱卷葉螟,防治二化螟可用生物農藥蘇特靈,在卵孵、低齡高峰前使用,代替以往的常規農藥三唑磷;稻縱卷葉螟防治可用毒死威(或毒死蜱),代替高毒農藥甲胺磷;防治稻飛虱可用吡蟲啉系列農藥,代替常用的樂果、敵敵畏;稻曲病、穗頸瘟的防治選在水稻破口前5~7天,用稻曲寧、瘟曲克星等混配藥劑,替代以往在水稻破口齊穗期用三環唑、粉銹寧預防。通過以上這些低毒高效農藥替代使用后,稻米的有機磷含量會大大降低。 999苗木網,www.cqhuayin.com
中國農業網編輯 (記者 佚名) 999苗木網,999miaom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