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精播、抗旱播種、地膜穴播技術介紹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發布時間:2013-08-03 16:12 |
播種是小麥生產的關鍵,下面根據筆者收集的相關資料,介紹幾種小麥播種技術。 苗木網,999miaomu.com 其栽培技術要點: 一是培肥地力,一般要求土壤有機質1.22%以上,全氮0.084%左右,水解氮47.5±14毫克/千克,速效磷29.8±14.9毫克/千克,速效鉀91±25毫克/千克; 二是選用良種,選單株生產力高、抗倒伏、大穗大粒、株型緊湊、光合能力強、經濟效益高、早熟、落黃好、抗病抗逆性好的品種; 三是培養壯苗,首先要施足底肥,底肥以有機肥為主,重施磷肥,氮、磷、鉀配合,補充微肥。 其次要提高整地質量,適當加深耕層,地面平整,無明暗坷垃。第三要堅持足墑播種,提高播種質量,做好種子精選包衣或拌種。第四實行機播,下種均種,要求冬前0℃以上積溫600—700℃為宜。第五播量要適宜,播量要達到每667平方米基本苗6萬--12萬,冬前667平方米總蘗數為667平方米穗數的1.2--1.5倍。667平方米成穗35萬--45萬,多穗型品種可達50萬; 四是創建合理的群體結構,查、補、疏、栽苗,通過肥水、深耕等措施控制多余分蘗,要重施拔節肥水,早春搞好劃鋤,以松土、保墑、提高地溫; 五是預防和消滅病蟲及雜草危害。三、小麥地膜穴播技術 地膜穴播技術(小麥全生育期地膜覆蓋穴播栽培技術)是甘肅省農業科學院研究成功的一項小麥栽培新技術。 苗木網,www.cqhuayin.com 1992年以來,在全國十幾個省(直轄市)試驗推廣,667平方米增產一般在30%左右,高的可達100%。1996年,全國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在內蒙古自治區召開了現場觀摩會,與會專家認為,此項技術是繼雜交水稻、雜交玉米、地膜玉米之后我國糧食生產領域的又一重大突破。地膜穴播技術的增產原理在于地膜的增溫、保墑和促壯作用。 一是能延長小麥生育期,增加干物質積累時間,覆膜小麥播種至出苗0—20厘米地溫可增加4℃,促進小麥早出苗。 與對照相比,3葉期、5葉期和抽穗期地上綠色葉面積系數分別增加100.4%、186.0%和12.9%,干物質積累分別增加95.0%、114.8%、37.5%。地膜小麥生育期的延長主要表現在挑旗之前,故利于增加小穗數和穗粒數,一般可增加小穗2—3個,穗粒數10粒,同時,地膜小麥分蘗成穗率也明顯提高; 二是促進了小麥根系的發育。地膜小麥的根量比露地小麥增加30.3%--48.6%,發達的根系促進了小麥養分吸收和健壯生長; 三是為土壤微生物的活動創造了有利條件,土壤中的細菌和真菌數量增加50%以上,加速了土壤養分的轉化; 四是減少了水分的無效消耗,小麥覆膜后可使無效的棵間蒸發減少l/2--2/3,在水澆田可少灌水1—2次,節水100立方米。同時,地膜小麥的土壤適宜水分下限可比露地小麥降低5%。說明地膜小麥有較強的抗旱能力。另外,在春季多雨的年份,地膜小麥又可增加地表徑流保護根系,對防止漬害有一定作用。 999苗木網,www.cqhuayin.com 地膜穴播的技術要點: 一是要選土壤肥力中上等地塊。因為地膜麥不易追肥,地膜小麥生長旺盛,土壤肥力差的地塊易造成中后期脫肥和葉片早衰。同時地塊的墑情要好,雜草要少; 二是選擇矮稈抗倒、大穗豐產、分蘗力強的品種,為保冬前正常發育:選冬性強的品種; 三是整地質量要高。要求地表無土包坑凹,無土塊和豎立草梗硬物,以使地膜緊貼地面,保效果; 四是施足底肥。有機肥和氮磷肥全作底肥。667平方米用純氮10--15千克、五氧化二磷7—10千克 五是選擇質量好的覆膜播種機,選用0.006毫米地膜,拉緊壓實; 六是播期要比常規推遲10天以上,晚茬麥盡量趕早,667平方米穴數3萬左右,每穴7--lO粒,播深3—5厘米; 七是加強管理。 除地力很差的外,前期應以控為主,防止生長過旺。要合理澆水,在冬前或返青期進行,澆水應小水漫灌,以水分沿膜孔下滲;要適時掏苗,在2—3葉期進行。掏苗要愛護地膜,并在膜孔處少量壓土;要噴除草劑后覆膜;生育期間采取人工拔除,也可用黑色膜或除草膜;要搞好藥劑拌種.防止地下害蟲及根病的發生,要保護好地膜,防止牲畜踐踏和風刮。小麥收獲后要及時清除廢膜,防止污染土壤。 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記者 佚名) 999苗木網,999miaomu.com |
上一篇:六項措施防果菜早衰 下一篇:筍瓜的栽培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