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到了,大地回暖,萬物蘇醒。多漿花卉又將迎來新一輪的生長期,要做好多漿花卉的春季養(yǎng)護。 有人認為春天到了,植物蘇醒了可以進行正常養(yǎng)護,其實冬季剛過,早晚溫差很大,有時夜間溫度還是會低于0℃,這時保持盆土干燥,做好防凍工作仍是關鍵所在,最好不要長時間通風,更不能把植株放在空氣對流很快之處。筆者曾參觀過一些專業(yè)生產(chǎn)多肉植物的大棚,大棚中的種植槽上往往還會覆有一層塑料薄膜,只在中午時打開一會。這樣栽培的植物個體包滿,體色鮮艷。多是一些一年生以上的球類為主。而對于一般的愛好者而言,夜間溫度不低于5℃較好,可使大多數(shù)品種安然無恙,有加溫條件的栽培場所更好,無加溫條件的要防溫度突然下降,可在氣溫驟降前做好保暖工作。一般來說附生類的品種如曇花等較大多數(shù)陸生類品種更經(jīng)不起“春凍”;對于大多數(shù)番杏科的植物,像肉錐花、生石花和一些景天科的“冬型”種等,如溫度能控制在7℃上無疑是件好事。隨著氣溫的回升,光照時間也將顯著增加,大多數(shù)品種在這段時間內不能缺少光照,尤其是一些春季開花的品種,如鹿角柱屬的翁錦等。但是某些品種對于光照卻非常敏感,如一些十二卷屬的品種。這些植物就不需要長時間的強光照。在水分供應上,應隨著溫度的升高逐漸加大澆水量,最好不要直接澆在植株上,對于一些有絨毛的品種更是如此。簡單地說未進入生長期的要酌情澆水,在生長期內的要保持充足的水分。在施肥環(huán)節(jié)上,春季的追肥以氮肥為主,配合磷鉀肥,薄肥勤施。最好是等到氣溫日趨穩(wěn)定再施,對于長江下游地區(qū)到4月前后也就是清明、谷雨左右,這時施肥往往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而多漿花卉的“出棚”時間掌握在4月以后,華北地區(qū)更晚一些。過早“出棚”的后果往往是致命的。繁殖方面在春末進行以葉插為主多是一些蓮花掌屬的植物,莖插也可以,部分地區(qū)春季一般不提倡嫁接,如果播種的話,仙人掌科的品種可以在此時播,而肉質程度高的品種則不宜在此時播種,避免夏季的高溫。 999中國苗木網(wǎng),www.cqhuayin.com 總的來說春季養(yǎng)護要做到:酌情澆水,保證光照,慎重施肥,防止“春凍”。 (記者 佚名) 中國苗木網(wǎng),999miaom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