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壽菊栽培技術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發布時間:2013-08-03 14:56 |
萬壽菊又名金盞花,原產墨西哥,屬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70—80厘米,經人工栽培后取其花朵作為提取黃色素的原料,被廣泛應用于食品加工等行業,目前,這種純天然的黃色素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前景十分可觀。 999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二、育苗技術 1.育苗時期 一般在移栽前40—50天進行育苗,最佳播種期是4月8日—4月12日,苗齡必須達到40—45天。 2.播種方法 先將苗床澆透底水,滲下后再用細土填平苗床,然后將處理好的種子均勻地撒在床面上,用細土覆蓋以不見種子為宜,播種后在床面上覆膜一層薄膜以增溫保濕,待出苗后馬上揭膜。 3.苗床管理 (1)溫度管理:從播種出苗棚內溫度保持25—30℃,苗高4—6厘米時,棚內溫度保持20—25℃,超過上述溫度要及時進行通風降溫,防止徒長,移栽前逐漸過濾到與外界環境溫度相同。 (2)水份管理:播后苗前如果沒有缺水現象不用澆水,苗出齊后,根據缺水程度可適當澆水,移栽前7—10天不能澆水,防止苗徒長。 三、移栽技術 1.地塊選擇 選擇無內澇,排灌方便,向陽、有機質含量較高的地塊,忌砂土地和上年打過封閉藥的地塊。 2.移栽時間和菊苗標準 一般無霜期過后,5月20日—5月25日移栽為宜,苗高12—18厘米,葉片34對移栽為佳。 3.整地施肥 結合整地,畝施有機肥2噸,磷酸二銨30—40公斤,鉀肥10公斤,做到一次施足底肥。 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 4.移栽技術 移栽前一天澆透底水,以便起苗,采用70厘米垅刨穴座水移栽,為防止地下害蟲可在水中加入適時的辛硫磷乳油,株距30—35厘米,畝保苗2600—3200株。 四、田間管理 1.查田補苗 移栽后要進行田間檢查,及時補苗,確保全苗。 2.中耕除草培土 移栽緩苗后,要及時進行除草松土,防止板結,在株高20—25厘米時,及時摘心,并進行起壟培土,高度以不埋第一分枝頂心為宜。 3.葉面追肥 在整個生育期都應進行葉面追肥,特別是在每次摘花后,噴灑一次天力螯合肥或磷酸二氫鉀,以滿足養份供應。 五、主要病蟲害防治 1.蟲害防治 地下害蟲主要是螻蛄、蠐槽,每畝用3%的呋喃丹或5%的甲拌磷顆粒劑0.75—1.0公斤,結合移栽施入穴中,紅蜘蛛可用1.8%的蟲滿克防治。 2.病害防治 萬壽菊的主要病害有立枯病,斑枯病等,要堅持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原則,適時地防治各種病害,特別是在花蕾前期(開花前)必須打一次殺菌劑。 (1)立枯病:主要發生在育苗期,其癥狀表現為幼苗出土后,在莖基部產生橢園形褐色小斑點,病斑逐漸凹陷,擴大后,繞莖一周,最后莖基部收縮變細,幼苗干枯死亡,防治方法是:一般出苗后,結合澆水,用50%多菌靈或50%代森錳鋅1000倍液噴灑7—10天一次。 苗木網,www.cqhuayin.com (2)斑枯病:又稱黑斑病,褐斑病,一般在高溫多雨季節易發病,主要為害葉片,初于下部葉片上出現褐色小斑點后擴展為黑褐色圓形成不規則形斑,濕度大時出現小黑點,嚴重時病斑融合成片,致整個葉片變黃或變黑干枯。其防治方法是:避免連作,控制栽培密度,發病始期開始噴灑50%甲基硫菌靈800倍液或可殺得10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500倍液,隔10—15天一次。當植株轉入生殖生長(采收)時隔7—10天一次,視病情防治3—5次。 (3)枯萎病:初發病時葉色變淺發黃,萎蔫下垂,莖基部也變淺褐色,橫剖維管束變為褐色,向上擴展枝條的維管束也逐漸變為淺褐色,向下擴展致根部外皮壞死或變黑腐爛。其防治方法為:合理輪作,發病始期噴灑50%多菌靈500倍液或40%多硫懸浮劑600倍液,也可選擇上述藥劑灌根,每株灌對好的藥液0.4—0.5升,視病情防治2—3次。 六、適時采收 1.成熟標準 花瓣自花蕾中由外向內依次伸出,花瓣全部展開形成一個花球時,即為成熟。 2.采收時間及標準 一般7月20—9月20日為采收期,標準是:花瓣全部展開,花芯的雄蕊部分開放或不開放,達到八九成熟時,綜合產量較高,采收時花朵無水珠,無霉爛花梗,花梗長度不超過1厘米,采后立即交售,不宜在農戶手中過夜。 苗木網,999miaomu.com 3.三不采 陰雨天不采,帶露水不采,不成熟的花不采,一般下午3—4點采收最好。(記者 佚名) 苗木網,999miaomu.com |
上一篇:平菇增產小竅門 下一篇:菜用豌豆及栽培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