莼菜在江西又稱馬蹄草、水葵,屬睡蓮科莼菜屬多年生宿根水生草本植物,自古以來便被視為蔬菜中的珍品,被譽為“江南三大名菜”之一。莼菜主要以嫩梢及初生卷葉供食用,其地下莖富含淀粉,可制餡,嫩莖及幼葉外附透明膠質,含多種氨基酸、多糖及維生素B12,可制成莼菜罐頭食用,口感滑而不膩,清香可口,甘甜鮮美,別具風味,且具有減肥消腫、壯腎益智、清熱利尿、解百毒、防癌之功效,是一種營養極為豐富的綠色蔬菜珍品。 一、形態特征 莼菜是水生浮葉中型草本植物,蔓生于水中,地下莖匍匐于水底泥中,白色,地上莖分枝較多,細長,隨水位上升而不斷伸長,莖粗,每節著生一葉,葉面橢圓形,全緣,葉正面綠色,光滑,背面紅色或淺紅色,葉脈放射狀,莖及葉背均有透明膠質,嫩梢及幼葉上最多,是主要的食用部分,花為兩性花,有紅、綠2色,種子發芽力弱,以無性繁殖為主。 二、品種 目前在長江流域栽培的莼菜,主要有以下幾個優良品種。 1.西湖紅葉莼菜 屬杭州特產蔬菜,葉正面深綠色,背面紫紅色,葉片較小,生長勢強,卷葉上膠質較厚,品質好,產量高,栽植當年可采莼菜200kg/667m2,第2~3年可達到500kg/667m2。 2.太湖綠葉莼菜 原產于江蘇太湖地區,葉正面綠色,背面邊緣紫紅色,中央淡變成綠色,卷葉綠色,其上膠質厚,加工后色澤美觀,品質優良,產量高,為理想的加工品種。 苗木網,999miaomu.com 3.和川紅葉莼菜 原產湖北和川市,葉正面深綠色,葉背面鮮紅色,主脈綠色,卷葉綠色,包有厚膠質,品質優良,產量高,每667m2可采莼菜600kg。 三、栽培環境 莼菜生產上采用無性繁殖,每年完成一個生長發育周期,其生育期長達200天左右,冬季休眠。因此,莼菜只在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和淮河流域廣泛栽培,在北方栽培不易。 莼菜喜溫暖,要求生長區域水底平坦,富含有機質,淤泥土為最好,土壤酸堿度以pH值為5.5~6.5為宜,水層以0.7~1m且流動澄清未受污染的活水為最好,莼菜喜陽光,因此莼菜不可和蓮藕、蘆葦等立生水生植物混栽,對肥料要求以氮、磷為主,鉀肥適量即可。 四、栽培技術 1.栽植方法 莼菜春秋兩季均可栽植,但以春分到谷雨時栽植為最好,在江西及長江流域以3月下旬至4月中旬為宜,一般選擇健壯、無病蟲害的匍匐莖作種株,種株隨挖、隨洗、隨栽,剪成有2~4個節位,15~20cm長的莖段,每節具飽滿芽1個,寬窄行栽植,寬行行距1m,窄行行距20~25cm,將匍匐莖段斜插或平栽(即兩頭按入泥中,露出芽頭),栽植前后保持10~20cm的淺水層,有利于其生根成活。出苗后水位需加深到30~40cm,到夏季植 株生長旺盛時,水位逐漸加深到60~100cm,最好有流動澄清,富含礦物質的活水。在這種環境中的莼菜受到的污染少,色澤碧綠,味道鮮美,膠質豐富、透明,不沾泥沙,是鮮食和加工的最上乘材料,到秋季,水位逐漸下降到30~40cm,冬季休眠期保持30cm左右的淺水層即可。 999苗木網,999miaomu.com 2.施肥管理 在莼菜生長過程中,除了在栽植前施入腐熟的有機肥以外,還要結合莼菜的生長勢進行追肥,莖葉瘦小發黃,卷葉膠質很少時應立即追施尿素10kg/667m2,及過磷酸鈣30~40kg/667m2。追肥時,水位要放淺,均勻撒施,且不能撒在莼菜葉面上,防止化肥灼傷葉片,降低其品質。 3.病蟲害防治 莼菜栽培中主要有葉腐病及食葉螺螄及青苔為害,葉腐病發生時可用25%或12%的綠乳銅對水噴灑防治,每7~10天1次,連續2~3次即可。椎食螺可用貝螺殺0.5~1kg/667m2拌細土撒入栽植池中。發現有青苔時,要用波爾多液噴灑。 4.采收與留種 莼菜栽植后,從清明到秋分可連續采收。在晴朗無風時每天都可以采摘嫩梢及卷葉,莼菜的品質以在谷雨到芒種(即4月至7月)之間采摘的為最好。因為此時的卷葉基本長足,但尚未展開,新梢粗壯,膠質粘厚,是鮮食和加工的理想材料。每年每667m2產量可達到300~500kg,高者達到600kg/667m2,連續采摘3~4年后即換種栽植。 留種應選擇在優質、高產的莼塘中挖取粗壯、無病蟲害且帶飽滿芽眼的匍匐莖作種株繁殖,翌年育苗移栽。 (記者 佚名) 苗木網,999miaom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