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改夏玉米種植方式促增收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發布時間:2013-08-03 14:22 |
多年來,由于夏玉米種植方式存在一些誤區造成玉米產量一直徘徊不前,近幾年來,筆者進行了大量的實驗研究,證明了改變夏玉米種植方式是促進夏玉米增產增收的關鍵,為此提出如下“五改”措施。 苗木網,www.cqhuayin.com 3.改集中施氮肥為分期施肥 多年來,農民習慣在大喇叭口期進行氮肥“一炮轟”集中施肥。這種施肥方法既不利于套種玉米培育壯苗,又不能滿足高產田灌漿期對肥料的需要,根據玉米不同生育期對氮肥的需要和不同播種方法的需肥特點,提出如下氮肥分期施用方案:高產田實行“三攻”追肥法,當葉齡指數30%時,施入總施肥量的30%左右的氮肥攻稈,當葉齡指數60%時,施入60%氮肥攻穗,其余10%在灌漿期施入攻籽。一般田分兩次,分別在葉齡指數30%和60%時。套種玉米掌握前重后輕,第一次施入60%,第二次施入40%。直播玉米前輕后重。實驗結果表明,氮肥分期施用較“一炮轟”施肥增產9.9%~12.1%。 4.改放松為加施中后期管理。 玉米生產的中后期是形成產量的關鍵時期,常因干旱、脫肥、早衰、紅蜘蛛危害等原因造成減產,因此應該注意采取措施加強中期管理,一是對有脫肥傾向的地塊補施攻籽肥,防早衰增粒重,二是遇旱及時澆水,使田間持水量保持在80%以上,三是紅蜘蛛發生時用0.2%阿維蟲清乳油2500倍液或1.8%集琦蟲螨克乳油3000倍液連施2~3次,將其消滅在點片發生階段。 5.改早收為適時晚收 999苗木網,www.cqhuayin.com 農民在采收玉米時,普遍存在著收獲偏早的現象,一般都是在授粉后40天左右,苞葉發黃時就進行收獲,此時灌漿尚未結束嚴重影響產量。據多品種多點實驗結果表明:玉米籽粒乳線下移1/2處,此時苞葉剛剛變黃,千粒重平均324.7克,玉米籽粒乳線基本消失,此時苞葉松散發白,千粒重平均357.2克。從乳線下移1/2到乳線基本消失,歷時10天,千粒重增加31.5克增產10%。因此,玉米收獲應在籽粒乳線基本消失,苞葉發白變干時收獲。 綜上所述,只要注意改變舊的種植習慣,培養正確的種植習慣就能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記者 佚名) 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
上一篇:蕨菜的栽培技術 下一篇:板栗追肥有講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