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效益傳統方法栽培大棚紅茄往往產量低、效益差。江蘇省臺州市路橋區金清鎮新聯村種茄大戶楊仙呈,去年種植了12畝大棚紅茄,今春共收獲茄子4.9萬公斤,平均畝產4010公斤,其中最高一棟畝產達4600公斤,畝均收入8000余元,產量和效益成倍提高。他的種茄經驗主要是抓六改。 一改普通栽培為棚架地膜栽培,利于增溫保濕,增強抗災能力,避免土壤和肥料流失,保持土壤疏松。 二改普通膜覆蓋為無滴膜覆蓋,使水珠順膜流下,不傷害植株,為降低棚內濕度打下基礎。 三改平栽為壟栽,擴大受光面積,利于紅茄生長發育,保證根系正常生長,增強抗旱、排澇能力。 四改直播栽培為營養缽分苗移栽,8月上旬開始播種,9月底—10月上旬分苗移栽,使根系不受傷害,沒有緩苗期,植株營養充足,但要注意澆足定植水。 五改噴施農藥防治為使用粉塵或煙霧劑防治,大大減少噴霧法濕度大的弊端,起到降濕、防病的良好效果。 六改中午一次放風為多次放風,冬季晴天中午棚內最高溫度達32度以上時,打開天窗通風,使棚內溫度降至25度以下,再將天窗關閉,使溫室貯熱增溫,當升到30度以上時重新打開天窗通風降溫,使室溫保持在25度左右。這樣反復多次升溫、通風、降溫,可有效排除水汽,補充二氧化碳氣體,控制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記者 佚名) 苗木網,999miaom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