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是冬季的主要糧食作物。怎樣冬管小麥呢?現根據筆者多年的經驗,提出如下意見——
重施底肥。小麥產量和蛋白質的含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發育時期的供氮水平,在畝施純氮16公斤的范圍內,隨氮量增加,籽粒蛋白質含量提高。底肥應以有機肥為主,適當配合氮磷鉀及微量元素施用。一般中高產田,畝施優質有機肥3000-4000公斤,尿素10-15公斤(或碳銨30-40公斤),過磷酸鈣30-40公斤,硫酸鉀15公斤,硫酸鋅和硫酸錳各1.5公斤,硼砂0.5公斤。做到化肥深施,有機肥分層施,2/3翻耕時深施,1/3廂面淺施(地表下5厘米)。出苗達三葉時進行第一次追肥,畝施水糞1000公斤、尿素3公斤。孕穗至抽穗期再施尿素3-5公斤、氯化鉀2公斤,以促進養分向籽粒轉化,提高小麥品質。
把握六個關鍵技術。一是搞好抗旱排濕工作,小麥播種后,若墑情差應澆水抗旱,促進出苗;冬季雨水較多,應開溝排濕;撥節孕穗期是小麥的需水臨界期,必須澆水保花,以增加小麥粒數。二是實行化學除草,播前5-7天用克蕪蹤防除雜草一次,3葉期用百草敵或巨星再除草一次。三是防治好蚜蟲,在孕穗至灌漿期用抗蚜威2000-3000倍液治蚜1-2次。四是預防赤霉病,春季雨水較多時要噴施粉銹靈或甲基托布津預防赤霉病。五是防治白粉病,在第二年3月上旬至4月中旬,每畝用井岡霉素1-2包加15%粉銹寧75-100克,兌水30-60公斤噴霧,可防治小麥銹病、白粉病、紋枯病等。六是噴施多效唑防倒,在小麥撥節期,每畝用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20-30克,兌水30公斤噴霧,可使小麥莖基部節間縮短,莖稈粗壯,抗倒能力增強。江安縣農業局 張海樹(記者 佚名) 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