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控制下針(AnM)栽培法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發布時間:2013-08-03 11:34 |
控制下針(AnM)栽培法是我國著名花生專家、萊陽農學院教授沈毓駿研究發明的一項花生栽培新技術。該技術是通過控制花生下胚軸的曝光時間和植株基部的大氣濕度,促進內源激素乙烯的產生,從而控制下胚軸的伸長和果針的入土時間,減少過熟果和空秕果,達到果多果飽、優質高產之目的。采用控制下針栽培法種植的花生,出苗齊,生長壯,第一對側技發育快,下針集中,結果整齊,成熟一致,一般增產20%左右,高者可達35%以上,而且省工省力,適于機械化操作,是花生栽培技術上的一項重大突破。其技術要點: 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 2、n環節 主要是控制下針。在花生初花期,通過中耕,將壟兩側的土鋤向行間,使壟形成“n”狀窄埂;即使行間的土高于壟行,也要使花生行變成窄埂狀。這樣,有利于通風散濕,降低植株基部空間的大氣濕度,同時加大果針與地表的距離,從而是減慢果針的伸長速度,達到控制早期花下針結實的目的。n環節形成的窄埂,一般高度為5厘米左右,頂寬約6~7厘米。平作花生實施n環節時,可把株行鋤成“W”形使植株位于“W”字形的中峰,行間變成高而窄的土壟。覆膜栽培的花生,通過A環節的引升作用,子葉節升出膜面后,在膜面溫度高、風速較大、大氣溫度較低的環境中,早期花針的下扎已經受到控制,故生產上一般不再實施n環節。 3、M環節。主要是通過扶壟,解除對下針的控制。實施方法是,用鋤板稍小些的大鋤,先打破表土板結層,然后在壟行中間深鋤猛拉,帶土扶壟,使花生行自然形成既胖且陡、頂寬不少于20厘米的凹(M)形壟。土壤肥力低的地塊,扶壟前可先向n狀窄埂的植株下面每畝撒施尿素2.5公斤,優質過磷酸鈣10公斤,以促進植株的生長發育。花生封壟時,再劃鋤壟溝,使壟體增高、加厚,以利抗旱排澇和促進莢果發育。花生果針入土后,結果層的土壤水分若低于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0%,入土果針先端的子房則不能發育成莢果。因此,生產上為創造一個好的墑情條件,常常適當推遲解除控制的時間。覆膜花生實施M環節的方法是,于下針盛期,在植株基部,直徑約為20厘米的膜面上,撒一層1厘米厚的細土,以助針入膜,增加結果數。(記者 佚名) 999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 |
上一篇:布郎李豐產栽培技術 下一篇:脫毒生姜栽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