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稀植栽培技術要點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發布時間:2013-08-03 11:20 |
棉花稀植栽培具有以下特點:一是省工。每畝做營養缽比往年少,移栽速度也提高1倍,緩解了勞力矛盾;減輕了整枝的強度,免除了打葉枝的作業,只需按時打頂,適時打邊心即可;二是高效。在不影響棉花產量的同時,在棉花的行間還有利于套種,由于行距100厘米,行間光照充足,為爭取利用光能創造了條件。實踐中農民在棉行一側40厘米處套種1行花生,即1行棉花1行花生,每畝能收花生80千克左右,提高了效益。 999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3、擴大行距、縮小株距,力爭棉苗均勻成長。行距采取100厘米的寬行,株距35厘米,畝移栽密度1800株左右。這樣,棉花的每一行都處于邊行優勢中,光照充足,通風良好,封行期推遲半個月,即使封行,田間蔭閉程度也好于常規棉田,成鈴率明顯提高。根據調查,大田成鈴率達39.4%,較往年提高了7.4個百分點。 4、巧留公枝多結桃。棉花稀植高產,利用公枝成桃是關鍵措施之一,每株應留2—3個健壯的公枝。根據田間調查,平均每株留有2.8個公枝,公枝成鈴7.8個,占單株總鈴數的27.7%,接近三分之一,畝成鈴數平均4.159萬個,因而并沒有因密度的下降而造成總鈴數的不足。 5、正確運用化控技術。化控是改善株型,調節田間棉花群體與個體之間矛盾的有效措施。在密度較大(3000株以上/畝)有旺長趨勢的棉田中,使用化控技術能有效改善田間小氣候,而稀植棉田,基本上不存在通風透光矛盾,足夠的營養面積反而有利于光合物質的積累。從生產實踐看,2000年是較旱年份,所有棉田都沒有使用化控;2001年仍是少雨年份,棉田同樣沒有使用化控,并沒有造成棉苗因生長旺盛而產生的蔭閉現象。如遇到多雨年份應視實際情況靈活掌握。 6、注意事項。首先是及時打掉公枝邊心,公枝的生長勢旺,而公枝上的前3臺果枝成鈴率較高,以后的果枝成鈴率明顯下降,在公枝現有3臺果枝時及時打掉邊心,有利于養分集中發揮作用;其次密度不宜過稀,2000年生產實際密度為1475株/畝,畝總鈴數4.159萬個,產量并不算高,在行距定下來以后,嚴格控制株距,保證畝栽2000株,這樣每畝總鈴數可掌握在5.5—6萬個,有利于高產。(記者 佚名) 999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
上一篇:大田作物中后期管理 下一篇:玉米中后期種植管理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