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接到依蘭盧國鑫等許多農民的電話或來信想學習雞腿菇的栽培技術,為滿足廣大讀者的需求,我們特編發(fā)了“雞腿菇生產栽培技術”一稿,以供想學習雞腿菇栽培的朋友們參考。 茬口安排 9月份播種發(fā)菌,10月下旬將菌棒入棚栽培出菇,11月中旬采收頭潮,11月下旬再次接種發(fā)菌,12月中旬采收2潮,來年1月上旬采收3潮。1月下旬種植第2茬,4月底結束生產。 栽培技術 1、配料。(1)棉籽皮100公斤,麥麩8公斤,生石灰2—3公斤,含水量控制在65%左右。(2)棉籽皮100公斤,磷肥2公斤,尿素0.5公斤,石灰2公斤,水160公斤。(3)碎玉米芯100公斤,二銨1公斤,石灰35公斤,水150—160公斤。 2、培養(yǎng)料發(fā)酵。將培養(yǎng)料充分拌勻,堆積料高1米,寬1米,長不限,料堆兩側隔35厘米打2排孔,覆膜,料溫達60℃后保持12小時,翻堆,再達60℃時保持12小時,發(fā)酵結束,攤晾,準備裝袋接種。 3、裝袋接種。發(fā)菌用袋折徑22—24厘米,長35厘米,菌種掰成紅棗大小,用4:5:5:4接種法,即袋口兩端分別接種4塊菌種,中間每隔12厘米裝5塊菌種,共接種4層,培養(yǎng)料袋內裝實,袋裝好后用一直徑3厘米尖木棍從袋兩端穿通,以利透氣,供氧。菌種用量為10%—15%。 4、發(fā)菌。菌袋裝后室內擺放,室溫高時2層1垛,室溫低時4層1垛;垛與垛相距4厘米,利于散熱。發(fā)菌時料溫控制在22℃—28℃為宜,室內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60℃左右。料溫高時注意翻垛。 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5、覆土栽培。菌袋發(fā)菌20天,菌絲長滿全袋,再養(yǎng)菌5天即可入棚覆土栽培。方法是將菌袋脫袋,兩棒橫排,中間加一豎棒,南北作畦,每畦以擺放85—90棒為宜;也可將菌綁成兩截,扣放畦上,棒間不留空隙。之后用土將菌棒埋嚴,覆土3—5厘米。埋棒用土以壤土為宜,覆土前用5%甲醛液將土壤處理方可應用。 6、出菇管理。菌棒入棚覆土后20天開始出菇,適宜的出菇溫度為16℃—25℃。充足的氧氣也是雞腿菇增產的重要因素。雞腿菇還需適宜的光照條件,實踐表明,在光照小于10勒克斯以下時,菌絲生長緩慢,平均比正常情況推遲7—11天才會出菇。子實體在沒有光刺激時生長也非常緩慢,平均推遲5—10天采收;光照過強,達1500勒克斯以上時,無論菌絲或子實體的生長更為緩慢,而且品質差,干燥,色黃,商品價值差。最理想的光照為70—80勒克斯。 7、采收。雞腿菇的子實體7—8天后長大,在菌蓋尚未打開時及時采收。否則,雞腿菇成熟開傘后放出的黑色孢子能使其子實體產生自溶現(xiàn)象。將會降低雞腿菇的商品價值。 8、二潮菇管理。頭潮菇采摘完畢,將畦面菇根、死菇清理干凈,補覆肥土,畦面噴水,按以上管理進行2潮出菇。3、4潮同樣管理。雞腿菇一個生產周期可收3—5潮。 9、病蟲防治。雞腿菇抗雜能力極強,一般不用藥,僅在覆土前將土壤用甲醛處理殺死雜菌與蟲卵即可正常生產。(記者 佚名) 999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