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區前半年往往干旱少雨,秋季蘋果實生苗經常達不到嫁接標準,加之9月份多陰雨天氣,嫁接成活率不能保證,導致來年春季嫁接工作量增大。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借鑒早春蘋果苗室內枝接的成功經驗,進行了大田蘋果苗最早嫁接時間試驗。 一、材料與方法 1.材料接穗為新采休眠期矮化砧,試驗地在陜西銅川耀州區下高捻鄉肖家村,苗圃地基礎條件好,灌水方便,畝苗基數為1.2萬株左右。 2.方法嫁接時間從2004年1月5日開始,以后每7d(天)嫁接1次,至3月8日結束,共10個處理,依次為1月5日、12日、19日、26日,2月2日、9日、16日、23日,3月1日、8日,每處理50株,重復10次。采用帶木質露芽接法,3月10日將全部處理于芽上1cm處平茬。分別以2003年8月20日秋季嫁接和2004年3月18日春季嫁接作為對照1和對照2。2004年4月20日統計成活率,6月7日統計各處理地上5cm處的平均粗度(用以表示生長量)。其中,嫁接成活率以百分數計,各處理及對照的生長量為全部成活后的校正數據。 二、結果與分析 1.不同嫁接時間對成活率影響分析嫁接成活率和生長量調查結果見表1。蘋果苗嫁接成活率一般要求為95%,以此為理論數據,將所有成活率分別進行測驗(卡平方測驗,用以度量觀察次數與理論次數的相差程度),結果表明:1月5日、1月12日兩個處理的成活率顯著低于95%,對照2(春季嫁接)的成活率顯著高于95%,其余8個處理和對照1(秋季嫁接)的成活率與95%這一成活率無顯著差異。 999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2.不同嫁接時間對生長量影響分析將2.1中差異不顯著的8個處理和2個對照的生長量進行F檢驗(差異顯著性檢驗),結果是:處理間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表明不同嫁接時期生長量有本質的差別。為了探討最大生長量下的最佳嫁接時間,進一步用LSD法(最小顯著差數法,明確各個平均數間的差異顯著性)進行多重比較,結果表明:02月16日嫁接的生長量最大,2月9日、2月 16日、2月23日、3月1日嫁接的生長量與對照1(秋季嫁接)的生長量無顯著差異;(2)1月26日嫁接的生長量與對照2(春季嫁接)差異不顯著,但此后所有處理的嫁接生長量與之相比均高,差異達極顯著水平。 三、小結與討論 1.冬末早春(農歷正月)在田間進行蘋果苗木嫁接是可行的。 2.達到成活率標準要求的最早嫁接時間為1月19日。這正是蘋果自然休眠解除時間,說明早春限制蘋果苗嫁接的主導因子可能是休眠期是否解除,而不是溫度。3和對照2春季嫁接生長量無顯著差異的最早嫁接時間為1月26日;與對照1(秋季嫁接)生長量無顯著差異的適宜嫁接時間為2月9日至3月1日。 3.生產中可根據苗木數量和類型在嫁接時間上做適當調整,避開秋季嫁接存在的不足,如種條不夠、基砧太細、多陰雨天氣等,依據先矮化中間砧后品種的原則,充分利用早春干早少雨的氣候條件進行嫁接。(記者 佚名) 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