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樟巢螟的為害情況與防治措施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19 16:37 |
姜堰樟巢螟的為害情況與防治措施---近年來,樟樹已成為我市重要綠化美化樹種之一,在城區,各鎮的集鎮道路,居民小區,單位,園區,公園,以及風景區等處都有栽種.這些樟樹基本上都是從外地引進的,樟樹螟也隨之被引進來.由于大家普遍認為樟樹的病蟲害很少,對樟樹螟為害認識也很少,在防治上重視不夠,同時,由于此蟲吐絲成苞,居內啃食葉片進行為害,造成不易進行打藥防治,這些都造成了樟樹螟的為害呈逐年加重的趨勢.樟樹螟對樟樹的為害,一方面影響樟樹的樹形與美觀,另一方面影響樟樹的生長,嚴重時可吃光所有樹葉,導致樹木死亡.因此,各地各單位要對樟樹螟的為害加以重視, 做好為害情況的觀察調查,采取有效措施,及時防治.下面就樟樹螟的發生特點,當前與今后的防治技術措施簡介如下: 一 發生特點 樟樹螟(又名樟葉巢叢螟,樟叢螟,粟葉瘤叢螟),一年發生2代,以老熟幼蟲在樹冠下的淺土層中結繭越冬.第2年春季化蛹,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成蟲羽化,交配,產卵.卵期5-6天.6月上旬第1代幼蟲孵化出危害,7月下旬幼蟲老熟化蛹,蛹期10-15天.7-8月成蟲陸續羽化產卵.第2代幼蟲8月中旬前后孵出危害,該蟲有世代重疊現象,6-11月蟲巢中均有不同齡期幼蟲為害,10月老熟幼蟲陸續下樹入土結繭越冬. 成蟲多在夜間羽化,晝伏夜出,有趨光性,卵2產于兩葉靠攏處較蔭蔽的葉面,每塊卵5-146粒.初孵幼蟲集群吐絲連新枝和新葉,使蟲苞擴大,形成巢,內有純絲織成的巢室,充滿蟲糞,絲和枯樹葉.幼蟲行動敏捷,稍受驚動即縮入巢內.低齡幼蟲有集群性,并隨蟲齡增大而分巢.每巢有幼蟲1-10多條.老熟幼蟲吐絲下垂到地面,或墜地入土2-4cm處結繭化蛹.少數在巢中作圓形絲織蛹室化蛹. 苗木網,www.cqhuayin.com 二 防治措施 1,當前防治措施 目前,大部分的樟巢螟幼蟲仍在蟲苞內,10月上中旬將陸續下地結繭化蛹越冬.因此,當前主要采取人工摘除蟲苞(巢),集中燒毀,將大大降低來年樟蟲螟的為害程度.注:由于害蟲處在厚厚的枝葉做成的蟲苞內,當前采取噴藥防治的方法,效果不明顯. 2,10月后至明年4月,對樹冠下的土壤進行翻耕,以消滅越冬蟲繭. 3,在明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即樟巢螟成蟲羽化夜間懸掛黑光燈或頻震式殺蟲誘殺成蟲. 4,分別在6月上旬與8月中旬即幼蟲初孵化期,尚未形成蟲苞時,噴灑無公害農藥進行防治,如滅幼3號0.1%-33%,1%螨蟲清0.1%-0.33%的溶液等殺蟲劑,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5,在幼蟲活動期間,即6-10月,隨時發現蟲苞,隨時采取人工剪摘蟲苞,集中銷毀的辦法,以減少蟲口基數,降低為害程度. |
上一篇:霜天蛾的發生與防治技術 下一篇:北方能長香樟嗎 ?|香樟在北方的栽植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