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京市園林部門了解到,南京市的古樹名木普查是從1982年開始的,前三次的普查成果是登記了1234株古樹名木,而去年的普查已是第四次。第四次以查漏補缺為主的普查令人驚喜,因為園林工作者又發(fā)現(xiàn)了70株“綠古董”。
南師大內(nèi)有一棵“老資格”南京椴
昨天,南京市園林局邀請了園林專家,對普查出來的古樹名木進行鑒定。據(jù)了解,昨天起這些南京的園林專家將用“火眼金睛”對這些“綠古董”逐個檢驗,如果符合條件的話,園林部門會將鑒定結(jié)果上報市政府,對這些樹木掛牌保護。預(yù)計,這項工作本月底將完成。
昨天,一行專家對鼓樓區(qū)上報的古樹名木特別感興趣,而專家非常注意南京師范大學內(nèi)的一棵南京椴。據(jù)園林專家湯庚國教授介紹,南京椴是南京本地樹種,也是世界四大行道樹之一,由于它們的繁殖能力較弱等原因,南京椴成為受重點保護的瀕危樹種。專家們興奮地來到南師大,經(jīng)過仔細測量,這棵樹的根部周長170厘米,兩個枝干胸圍分別是110厘米和104厘米,樹高15.8米,冠幅直徑10米。“應(yīng)該有100多年歷史了。”在場的專家一致認為南京椴已是百歲高齡。園林專家湯庚國教授推測,“這棵南京椴應(yīng)該是在南京栽培的南京椴中年齡最大的,說它老資格一點都不過分。” 苗木網(wǎng),999miaomu.com
建議盡早保護民國懸鈴木
經(jīng)過黃埔路,大家都會稱贊懸鈴木的俊秀,這些懸鈴木和建筑配合得相得益彰,讓市民感覺很好。據(jù)了解,不論樹木的年齡,只要是名貴的就應(yīng)該及早得到保護。園林專家介紹,中山東路、陵園大道、黃埔路等路邊種植的懸鈴木,是民國時期留下的“寶貝”,雖然它們的年齡“不夠格”,但由于它們的歷史價值,不一定非得等到樹木百年之后再對它們進行保護,“它們見證了民國歷史,應(yīng)該盡早被保護。”(記者 張曉露) 999中國苗木網(wǎng),999miaom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