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生產未來發展趨勢--雙容器栽培系統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發布時間:2013-07-31 21:02 |
近幾年來,園林綠化作為城市環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帶動了綠化苗木生產的發展。隨著社會進步,人民對居住環境的重視以及西部大開發,綠化苗木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國內不少大型企業也開始投資“綠色銀行”的苗圃生產,許多地區把苗木作為農業產業化調整的主要方向,苗木業在我國已成為具有巨大潛力的朝陽產業。 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 隨著設施農業的發展,苗木生態特性研究的逐步深入以及市場發展規律的需要,美國、加拿大等發達國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開始研究和推廣雙容器栽培方法,并逐步解決了普通容器栽培中的問題。雙容器栽培越來越明顯的優勢也逐步為大多數苗木生產商所認識。研究表明,除極少數苗木品種不能用雙容器栽培外,大多數苗木均可采用該系統生產,從而使生產率提高,成本降低。雙容器栽培技術已成為美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新世紀苗木生產的發展趨勢。 一、雙容器栽培系統的優勢 1.產品可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普通苗圃生產是在土壤中栽培,因任何國家都不允許帶土壤的植物材料進口,苗木的出口受到限制。普通苗圃生產對于土壤傳播的病蟲害難以控制,產品難以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由于雙容器栽培是采用無土基質,病蟲害易于控制。 2.不受土壤條件的限制 雙容器栽培系統采用的是無土栽培,人工基質代替土壤,對生產場地的要求不嚴格,可以是鹽堿地、風沙地、工礦廢棄地或裸巖山坡地等,同時采用人工栽培基質,無土傳病菌,可以滿足出口和遠距離運輸的要求。因此,雙容器栽培方法是鹽堿土、廢棄地、風沙地和其他不良土地的最經濟的一種高效利用方式。普通苗圃栽培,移苗時常帶走大量肥沃耕層熟土,如移植一畝80厘米高的蜀檜,可帶走約80噸的表土,不但增加運輸費用,長期種植苗木對土壤的破壞性很大,直接影響土壤的持續生產能力。 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 3.成苗速度快,出圃率高 雙容器栽培系統是采用無土基質栽培,人為創造苗木生長的最優環境,水分、養分及通氣條件良好,苗木生長旺盛,同時冬季可采用覆蓋措施,苗木提早發芽,生長期加長,大大縮短生產周期,出圃率提高,苗木質量得以保證。研究結果表明,雙容器栽培苗木生長率比普通苗圃的生長率高30%至40%,生產周期縮短,出圃率提高。 4.成活率高,無緩苗期,綠化見效快 普通苗圃中的苗木在移植過程中,無論帶土球或裸根,都存在根部傷害問題,要保證較高的成活率,必須在適宜的季節栽植,大樹移植成活率低。由于苗木根系受到傷害,緩苗需要較長的時間,綠化植樹見效慢。雙容器栽培系統中,苗木直接在容器內生長,根系限制在容器內,移栽過程中不對苗木根系產生破壞作用,因而栽后即開始生長,無緩苗期,植樹綠化見效快。 5.實現苗木周年供應,滿足市場發展需求今后市場發展趨勢是要達到植樹不分季節,實現苗木常年供應。因而,僅春季有苗木供應將影響產業的發展。雙容器栽培是工廠化生產,苗木根系限于容器中,無論運輸距離遠近、何時移植,均不會對苗木根系造成影響,而且產品供應時間不受限制,也可不受植樹季節限制,保證市場需求。 6.可提高生產率,防止環境污染采用基質無土栽培,實行滴灌、噴灌,自動化施肥,環境條件容易控制,機械化水平大大提高。試驗表明,單位面積苗木生產數量比普通苗圃生產增加3至5倍。節約資源,占用土地面積少。比普通苗圃生產節水50%,節肥60%,減少了環境污染。成本降低,收入增加,生產率大大提高。 999苗木網,999miaomu.com 在普通苗圃管理中,用工最多的是除草,雙容器栽培采用基質栽培,基本不存在除草問題,生產管理費用大大降低。 7.安全有效,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加強雙容器栽培系統,避免了普通容器栽培中冬季根系凍害、枯梢,夏季根部熱害,并能抗風。同時,雙容器栽培采取夏季遮陰,冬季覆蓋,比普通容器栽培和苗圃生產能抵御更極端的低溫和高溫等自然災害。 二、雙容器栽培系統的內容 1.容器系統:包括栽培容器、外容器、滲出物收集系統。 2.自動滴灌施肥系統:包括自動化灌溉、液體施肥及電導率和養分檢測、過濾系統等。 3.無土栽培基質和營養液系列:根據不同作物、不同容器設計的不同性質和成分的基質系列以及相應的營養液系列。 4.夏季容器降溫、除塵、遮陰與冬季防風、保溫設施系統。 5.配套生產栽培管理技術:包括設施運行,配套的病蟲害防治、灌溉施肥、技術規程及其他技術參數管理技術。 雙容器栽培系統是一個嶄新的現代化苗圃生產系統,具有一次性投入大、管理技術水平要求高、效益大的特點,是我國苗圃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我國濱海地區有著廣闊的鹽漬土資源,到目前為止沒有得到有效利用。把握機遇,發展現代化園林苗木生產,將劣勢變優勢,不僅可以產生很好的經濟效益,而且將對開發利用我國的鹽漬土和其他土地資源提供一條新的途徑。(記者 佚名) 苗木網,999miaomu.com |
上一篇:桂花褐斑病防治 下一篇:花卉苗木容器育苗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