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樹復壯與養護技術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發布時間:2013-07-31 20:42 |
古樹復壯就是通過對生長勢衰弱的古樹進行調查研究,找出其生長衰弱的原因,采取施肥換土、挖復壯溝等手段,改變地下根系生長不利的環境,使其多萌發新根,促進根系發育。“樹上生長看樹下”,只有樹下根系生長好了,才能給樹上部分提供營養元素,使其健康生長。另外,對樹上部分采取加強病蟲害防治、修補樹洞和支撐樹干等技術措施,以保證古樹恢復其生理機能,促進生長。 999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樹木的“長壽”除了其遺傳性外,還必須滿足其生態條件和營養條件要求。一般古樹要求土壤含水量在14%至15%為宜,含鹽量應小于0.2%,pH值在6.5至8之間,而土壤容重應在1.4克/立方厘米以下,總孔隙度在50%左右,非毛管孔隙度在10%至18%。當古樹生存環境超出上述指標時應采取人工復壯措施,改善古樹生長條件。 在查明古樹衰弱的原因后,應制定具體的復壯措施,可將地上和地下兩部分分別治理。 地下部分:施肥換土,挖復壯溝,解決根系生長環境條件。在樹冠投影范圍內挖復壯溝,溝深80至100厘米、寬60至80厘米,長度因地形而定。溝內挖出的原土過篩,好土留下備用,渣土清走,溝內原有古樹根系盡量保留。復壯溝挖好后,分層向溝內施復壯基質(包括原土加腐熟樹皮碎屑和古樹專用顆粒肥)與混合肥料,加上收集的櫟樹落葉,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具體的操作方法為:復壯溝最下一層鋪20厘米的復壯基質加少量磷鉀肥和菌根劑,混合均勻施入,第二層鋪20厘米的櫟樹落葉,第三層鋪20厘米的復壯基質,第四層鋪20厘米的槲櫟樹落葉,最上一層鋪20厘米的素土,這種基質富含多種礦質元素,同時有機物分解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質,促進了微生物的活動,將土壤中固定的多種元素逐漸釋放出來,經過幾年的施肥,土壤的有效孔隙度可保持在12%至15%,有利于根系生長。 999苗木網,www.cqhuayin.com 由于復壯溝內的土質疏松,把根都引向復壯溝內,每條復壯溝的兩頭可用磚砌成環狀觀察井對根系的生長情況進行觀察。每年春季可通過觀察井向復壯溝內澆2遍水,干旱季節也可以向復壯溝內補水,開春還可用打藥車給古樹葉面噴灑清水,清洗一冬的灰塵,有利樹葉進行光合作用。五六月份應給古樹葉面追肥,噴0.2%磷酸二氫鉀、0.3%尿素2次。經過復壯養護后,可使古樹的生長量明顯增加,枝葉清綠,新梢的年生長量達5厘米左右,病蟲害明顯顯減少。 (記者 佚名) 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
上一篇:判斷盆花缺水的方法 下一篇:櫻花的嫩枝扦插繁育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