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人高清视频,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免费看一级毛片,99久久99久久久精品久久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廣告合作 歡迎光臨999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加入本站請聯系QQ 419282757 聯系電話13599900626
999中國苗木網苗木供應信息:聯系時請說明是在(999苗木網)上看到的苗木信息

剪口處理及大枝剪截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發布時間:2013-07-30 12:26

  1.剪口與剪口芽 
  枝條被剪截后,留下的傷口稱為剪口,距剪口最近的芽稱為剪口芽。
  (1)剪口:樹條短剪時,剪口可采用平剪口或斜剪口。平剪口位于剪口芽上方,呈水平狀態,小枝短剪中常用。斜剪成450的斜面,從剪口芽的對側向上剪。斜面上方與剪口芽齊平或稍高,斜面最低部分與芽基部相平。平剪傷面較小,易于愈合;斜剪口創面較大,愈合較慢,對剪口的抑制作用較強。
疏剪時剪口應與枝干齊平或略凸,有利于剪口愈合。
  (2)剪口芽:剪口芽的方向、質量決定新梢生長方向和枝條的生長勢,選擇剪口芽應慎重。從樹冠內枝條分布狀況和期望新枝長勢的強弱考慮,需向外擴張樹冠時,剪口芽應留在枝條外側;如欲填補內膛空虛,剪口芽方向應朝內;對生長過旺的枝條,為抑制它生長,以弱芽當剪口芽;扶弱枝時選留飽滿的壯芽。
有些對生葉序的樹種,它們的側芽是兩兩對生的 。為了防止內向枝過多影響樹形的完善和良好的通風透光,在短截的同時,還應把剪口處對生芽中朝樹冠內膛生的芽抹掉,如蠟梅、水曲柳、白蠟等。
  此外,呈垂直生長的主干或主枝,由于自然枯梢等原因,需要修剪其延長枝時,選留的剪口芽方向應與上年留芽方向相反,保證枝條生長不偏離主軸。剪口芽一般距剪0.5cm左右。剪樁過長、芽上段枝條易干枯形成殘樁,雨淋日曬后易引起腐爛;剪口距芽太近,因剪口的蒸騰易失水干枯。剪口距芽的距離可根據空氣濕度決定,干燥地區適當長些,濕潤地區適當短些。

999苗木網,www.cqhuayin.com

  2.剪口的保護  短剪與疏枝的傷口不大時,可以任其自然愈合。如鋸除大的枝干,傷口創面大,表面粗糙,常因雨淋、病菌侵入而腐爛,因此傷口要用利刃削平整,用2%的硫酸銅溶液消毒,最后涂保護劑,起防腐、防干和促進愈合的作用,效果較好的保護劑有兩種:
  (1)保護蠟。用松香(5)+黃蠟(3)+動物油(1)配制。先把動物油放入鍋中加溫火,再將松香粉與黃蠟放入,不斷攪拌至全部融溶,冷卻后即成。使用時用火溶化,蘸涂鋸口。熬制過程中須防止著火。
  (2)豆油銅素劑。豆油(1)+硫酸銅(1)+熟石灰(1)制成。將豆油倒入鍋內燒至沸熱,把研成細粉末硫酸銅與熟石灰加入油中攪拌,冷卻后即可使用。此外,調合漆、粘土漿也有一定的效果。
  3.大枝剪截方法 對較粗大的枝干,回縮或疏枝時常用鋸操作。若從枝上方起鋸,鋸到一半的時候,往往因為枝條本身重力造成劈裂。若從枝干下方起鋸,可防枝干劈裂,但因枝條的重力作用夾鋸,操作困難。故在鋸除大枝時,可采用分步作業法。首先從枝干基部下方向上鋸入、深達枝粗的1/3左右,再從上方鋸下,則可避免劈裂與夾鋸。大枝鋸除后,留下的傷口較大,而且表面粗糙,應用利刃修剪平整光滑,以利愈合。同時涂沫防腐劑等,保護傷口防止腐爛。 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
  大枝疏剪必須在分枝點處進行,僅留分支點處凸起的部分,這樣傷口小。修剪時防止留殘樁,否則不易愈合并易腐爛。
  大枝剪截通常在休眠期進行,但在生長季后期進行效果亦很好,故在花木修剪中有“秋拿大”的應用。此期進行對傷口的的愈合有利,對樹體的影響不大。(記者 佚名) 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

上一篇:給盆花澆水的技巧 下一篇:苗木繁殖好方法嵌木芽接
苗木資料 花卉資料 栽培技術 病蟲防治
工程招標四川江油市李白
早熟鮮食棗新品種——蜜
多肉.多漿類與水生觀賞苗
油松特征用途簡介
虎皮蘭的養殖方法和注意
短穗魚尾葵|詳細介紹
古油松年齡幾何?謎團破
羽衣甘藍圖片|羽衣甘藍的
油松造林過程詳解
四川南充南部縣石子嶺桂
植物花卉風水大全之--文
花詩花詞--詠梅
芙蓉花與成都的歷史淵源
菊花能緩解失眠
苜蓿草的花語:幸福與希
什么時候嫁接仙人掌最合
揭密養花致癌
百合使人失眠 臥室內絕不
牡丹的花語:富貴、圓滿
影響呼吸!冬天把花草搬
觀葉花卉冬養三注意
光照缺少的室內種養哪些
盆栽花卉葉子發黃的原因
花木施化學肥料十忌
德國鳶尾根莖采收保鮮
苗木養護管理程序
雜交稻甬優4號栽培要點
薔薇夏季噴霧扦插
荷花盆栽技巧
紅瑞木的生長習性繁殖方
如何種養非洲菊和海芋
沙棘病蟲害的防治
百合缺素癥
漆樹褐斑病防治
香石竹常見病害及防治方
三種常見花卉害蟲防治
防治懸鈴木霉斑病
果品貯藏病害:菠蘿黑腐
夏季草坪主要病害的診斷
春季苗木的病蟲害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