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為害若蟲和雌成蟲在葉背刺吸葉汗液,蟲量多時葉面發黃,排泄蜜露常誘致煤發生,影響光合作用削弱樹勢,重者枯死。 形態特征成蟲子雌體4.5~7毫米,寬4.2~4.8毫米,高3.5~5毫米,產卵前體呈卵形,背部突起,從多為赭紅色,后半部有4縱列凹點;產卵后體呈球形褐色,表皮硬化而光亮,蟲體略向前高突,向兩側亦突出,后半部略平斜,凹點亦存,色暗。 生活史及習性年生1代,以2齡若蟲多在1~2年生枝芽旁、皺縫固著越冬。翌春寄主萌芽期開始為害,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為羽化期,5月中旬前后開始產卵于體下。5月下旬開始孵化,孵若蟲從母殼下的縫隙爬出分散到嫩枝或葉背固著為害,發極緩慢。直到10月落葉前脫皮為2齡轉移到枝上固著越冬。行孤雌生殖或兩性生殖,一般發生年很少有雄蟲。每雌可產卵1000~2500粒,天敵有瓢蟲和寄生蜂。(記者 佚名)
CopyRight 2017 www.cqhuayin.com 蜀ICP備17029831號-2中國苗木網 All Rights Reserved.客服Q①②③網站地圖RRS地圖百度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