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葉松癌腫病防治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發布時間:2013-07-29 21:25 |
粗枝和細干發病 經常可以看到四個特征性的表現,可與生理潰瘍和其它腫脹性病變相區別。一是病部下陷變黑,如系老病部,還有同心環狀的隆起帶;二是病部中心常留有死枝或死芽,甚至是一簇枯葉;三是下陷潰瘍部的對側,一定隆起腫大,使病部枝干呈歪梭形;四是凹陷部常有病菌子實體。如系老病部,病攻子實體常作同心環狀排列。該病一旦發生,常年繼續發展,梭形增生病狀,以及潰瘍面上的同心環狀的隆起帶,則更加顯著。8月末,開始在病部生出1-4mm的病菌子實體,其發育程度顯然不齊,幼小者為白色球狀,成熟者為橙黃色至黃色小盤狀物(子囊盤) 。 999苗木網,999miaomu.com 病原 Lachnellula willkommii (Hart.) Dennis稱韋氏小毛盤菌,屬子囊菌亞門真菌。成熟的子囊盤漏斗狀,直徑1-4mm,厚0.3mm,無柄或有0.5mm短柄,子囊長筒形,115-163×8-12μm。子囊孢子短梭形或長橢圓形,單胞,無色,15-27×5-9μm,在子囊中排成單行,萌發時常生0-3個橫隔,將子囊孢子分為1-4室,各室外都能生出芽管。側絲絲狀,不分枝,155-181×1.5-2.0μm。本菌是在低溫下生長的低溫菌,一般營腐生生活,只在樹木生長衰弱或受到傷害時,才能侵染傷部并引起病狀。 發病特點 天然更新和人工更新的興安落葉松林都能發病,過熟林和老齡樹因長勢極衰,發病率很高。在天然老齡樹附近的人工林內,發病率最高。病樹多集中發生在寒冷地區的山下洼地,無論樹冠上粗枝發病或樹干發病,發病部位多數發生在西南側。據此可以判斷本病與樹木的霜凍和日灼傷的關系密切。由于晝夜溫差過大(帶嶺11月、3月晝夜溫差超過45℃)年引起的日灼傷,不僅為病菌的侵染創造條件,并且對病后愈合。據實際觀察,發病株以死枝與死芽為中心發病的占70%;以傷口為中心發病的占21%,因此可以認為死枝死芽和傷口,是病菌的主要侵染途徑。 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 防治方法 (1)嚴格執行檢疫,防止病菌隨幼苗、幼樹、小桿及原木向外流傳。 (2)因地制宜種植抗病樹種。 (3)加強林區管理。 營造混交林,造林時,應避開霜洼地、沼澤地、和易生日灼傷的地段,適當加大初植密度,增強樹木的抗凍能力;成林后適樹修枝,可防止病菌的每繁殖與積累。 (記者 佚名) 苗木網,999miaomu.com |
上一篇:麗格海棠主要病害及防治 下一篇:澤蘭常見病蟲害的防治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