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規律】一年發生1代,在吉安市青源山幼蟲于4月中旬開始化蛹,5月下旬化蛹結束。5月上旬在林內初見成蟲,成蟲出現盛期為5月中旬,末期為6月下旬。產卵期始于5月下旬,盛期在5月下旬與6月上旬之間,而末期為6月下旬。幼蟲于6月上旬開始孵化為害新枝,直至11月上旬老熟幼蟲鉆入截斷的枝內落地越冬。 成蟲于5月上旬,平均溫度21.3℃時開始羽化,羽化之成蟲在當年和去年新生枝上或葉柄、葉脈上啃食補充營養。新枝皮部被啃食后嫩梢呈枯萎狀。成蟲白天活動,以上午8~12時為劇,陰雨天活動少或不活動,補充營養4~7天后,成蟲在枝上、葉上交尾,交尾時間集中在6~12時,每次交尾13~30分鐘,交尾后5~10時雌蟲開始產卵于當年生枝干上的被害疤痕的皮下部,每處一粒卵,每只雌蟲可產卵6~15粒。 卵初為淡黃白色,后漸變黃,10日左右孵化,幼蟲初孵化時,在皮下部蛀食韌皮部,以后蛀食木質部,以髓部為中心蛀食形成蛀食道,在被害枝上有小孔通氣和排出黃色糞粒。6月樟樹被害枝上梢部開始枯萎,老熟幼蟲至11月上旬,在被害枝頂部用木屑塞孔,以后幼蟲轉至被害枝下端成人字形環狀咬斷落地,脫落后的切干長度為41~76mm,一般為56mm,下端用木屑塞孔,幼蟲棲于切干之一端,以幼蟲越冬。4月中旬老熟幼蟲在切干內化蛹。 999苗木網,www.cqhuayin.com 【形態特征】成蟲:體長15~17mm,體細長,橙黃或棕黃色,被淡金色絨毛。頭部黃色,比前胸略寬;額部較闊,并有細密刻點,額中溝明顯;上顎、復眼黑色。觸角11節,柄節較粗,黑色,其他各節被黃棕色絨毛。前胸圓筒形,無側刺突。鞘翅極長,肩部以后狹縮,末端黑色,斜切,微凹;表面刻點較粗大,刻點在每一翅上整齊地排成6條縱行。足較短,黃色,脛節大部分和跗節為黑褐色。腹部黃色,第2、3節腹板兩側及第5節黑棕色。本種與Oberea formosana Pic很近似。 卵:長圓形,兩端略尖,長3.2~3.7mm,淡黃色。 幼蟲:初孵幼蟲體長2~2.1mm,微黃白色,頭部棕黃色,上顎黑褐色;前胸背面淡黃色,密生棕褐色麻點。老熟幼蟲體長14~21mm,黃色頭殼具光澤,前胸背部有排列較整齊的棕黑色麻點斑塊。 蛹:黃色,觸角淡黃色,微有光澤,長14~18mm。 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 【防治方法】 ①在11月上旬至3月上、中旬為幼蟲期,可在林地搜集切干燒滅。 ②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成蟲白天在樹上交尾產卵,人工捕殺較易。 ③5月下旬成蟲開始在枝上產卵時,在產卵處的疤痕上用鐵絲刷刺殺卵或初孵幼蟲。 ④幼蟲已蛀入枝內為害時,可剪除初害枝,或在排泄孔注入藥物毒殺。 苗木網,www.cqhuayin.com (記者 佚名) 999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