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木虱又名梨虱子,近幾年來,因氣候干燥,氣溫偏高,梨木虱發生猖獗,危害嚴重。2000年以來,我們加強了觀察,基本掌握了梨木虱在我地的發生規律,并通過多年的防治實踐,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綜合防治技術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危害情況
梨木虱主要危害梨樹,以鴨梨、蜜梨、慈梨受害最重,而葉片蠟較厚的京白梨、雪花梨、八里香等品種受害很輕。
梨木虱主要以若蟲、成蟲刺吸芽、葉和嫩梢的汁液進行危害,使葉片發生褐色枯斑,嚴重時全葉變褐,引起早期落葉。若蟲分泌大量粘液,誘發煤污病。新梢被害后發育不良。果實受害后果面呈煙污狀,影響外觀品質。梨木虱的危害使樹勢削弱,當年產量受損,花芽分化受阻,給來年產量造成極大的損失。
2、生活習性及活動規律
梨木虱在我鎮每年發生3~5代,但以3代為多。以成蟲在樹上裂縫、剪鋸口、雜草、落葉及土壤中越冬。越冬成蟲在3月上旬(鴨梨花芽萌動時)開始出蟄活動,3月中旬為出蟄盛期,3月下旬是出蟄末期,出蟄期長達一個月左右。越冬成蟲對溫度敏感,當氣溫平均達1℃以上時,特別是晴朗天的中午,成蟲便出來活動,在一年生枝上取食危害并交尾產卵。梨木虱第l代若蟲主要潛入芽的鱗片內或群集于花簇基部和未展開的嫩葉內危害。第2、3代若蟲,主要在新梢枝軸、葉柄的葉腋處,或隱沒于分泌物中,或潛入蚜蟲為害的卷葉內危害,第3代若蟲是梨木虱種群的增殖高峰,數量較大。 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
5月中旬出現第1代成蟲,5月下旬為羽化高峰,以后各蟲態同時發生,世代重疊。成蟲主要在新梢、葉柄、葉片中脈及葉綠鋸齒上產卵,葉背極少。成蟲生殖力強,平均每雌蟲產卵295粒左右。第2代成蟲大致出現在6月中旬,第3代成蟲出現在7月中旬、第4代成蟲出現在8月下旬,且多為越冬型,少部分發生早的仍可產卵,在9月下旬出鵬五代成蟲,該代全部為越冬型。
梨木虱的發生與溫度和降雨有密切關系,在高溫干旱的季節或年份發生較重。反之,雨水多、氣溫低,則發生輕。(記者 佚名) 999苗木網,www.cqhuayi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