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葉草莖點霉黑莖病又稱三葉草春季黑莖病,是我國南方三葉草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分布于貴州、浙江等省,嚴重影響三葉草產量和品質。
癥狀苗期地上部分均可受侵,成株期主要為害莖和下部葉片及葉柄。受侵后病部形成近圓形或長圓形,暗褐色或黑色病斑,幼莖上的病斑周圍往往呈水漬狀。一般,病情發展較緩慢,發病嚴重時可造成葉片變黃脫落,嫩枝和葉柄的病斑呈環帶狀以至枯死。發病后期病斑上出現許多小黑點―病原的分生孢子器。
病原三葉草莖點霉(PhomatrifoliiJohnsonetValleau)。分生孢子器黑褐色,扁球形,埋生于寄主表皮下,頂部一孔口突出表皮外露,大小約150-205μm×100-120μm。分生孢子單胞,無色,橢圓形,大小為5.2-10.2μm×2.2-3.0μm。
發病特點病原菌以休眠菌絲或分生孢子在病株或土壤中的病殘體上越冬。在溫度15-20℃及潮濕的條件,分生孢子由孢子器溢出,并由雨水傳播至寄主的葉片或莖上進行侵染。種子也可帶菌。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選育和種植抗病品種。
(2)加強草地管理。
使用無病種子,合理施肥以增強牧草抗逆性,適時適度刈割或放牧。(記者 佚名) 苗木網,www.cqhuayi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