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樟樹上的食葉害蟲——樟叢螟的發生逐年加重,成為樟樹病蟲害防治的重中之重。要保證樟樹的正常生長和綠化效果,必須高度重視,認真、切實做好樟叢螟的防治工作。
一、樟叢螟的發生危害情況
樟叢螟,又叫樟巢螟,屬鱗翅目螟蛾科。我地一年發生2——3代。一般年份,各代幼蟲盛期分別為:第一代5月下旬——6月;第二代8月中旬——9月;第三代9月下旬——10月。
樟叢螟初孵幼蟲群集吐絲綴合兩葉片或卷單葉,啃食葉肉,隨著蟲齡增長,食量逐漸增大,將附近的枝葉嫩梢綴合,形成鳥巢狀的蟲包,每只蟲包內有幼蟲數條或數十條,同一包內幼蟲蟲齡相差很大,嚴重時可將樟葉、嫩梢吃盡,樹冠上掛滿蟲包,影響樟樹生長和觀賞。2005年秋季調查,疏于防治的樟樹單株有蟲包百只以上。
二、樟叢螟的發生特點
1、每代的發生周期長、世代重迭嚴重:樟叢螟每代的發生期長達40天以上,且發生進度不一,蟲齡參差不齊,給防治增加難度。
2、幼蟲躲藏隱蔽,晝伏夜出:樟叢螟幼蟲白天躲在蟲包內,夜間出包取食,初始階段較難發現,待蟲包增大,藥劑較難滲及蟲體,防治越困難。
3、高溫干旱有利于發生,中小樹齡樟樹受害重:分析幾年來樟叢螟的發生和氣象資料,發生期間高溫少雨有利于樟叢螟的發生,如2005年,5——10月月均溫超過歷年同期平均值達2℃,總雨量比常年少250毫米,樟叢螟大發生;2003年的氣候情況類似,樟叢螟的發生量也較大。因此,夏秋季如遇連續高溫干旱,須加倍重視樟叢螟的防治。另外,從調查情況看,中小樹齡的樟樹往往樟叢螟的發生、危害都較重,應作為調查和防治的重點。 苗木網,999miaomu.com
三、防治措施
1、加強調查監測,掌握低齡幼蟲盛期及時防治
低齡幼蟲(二片樟葉綴起時)覆蓋物少,且耐藥性差,最容易治滅,是防治的最佳期,因此,必須根據蟲情預報和經常的實地調查,掌握每代樟叢螟低齡幼蟲盛期,因地制宜及時做好防治工作。
2、選用高效、低毒、滲透性強、持效期長的對口 農藥
樟叢螟幼蟲躲藏隱蔽、發生期長,樟樹葉又具蠟質,防治農藥應選用高效、滲透性強、持效期長的品種,行道樹、風景林等施藥還應兼具低毒。經過多年的篩選和總結實踐經驗,同時兼顧樟葉蜂、葉螨、蚧殼蟲等其它害蟲,可選用以下幾種:
⑴、1%阿維菌素乳油2000倍液;
⑵、0.3%高滲阿維菌素乳油1500——2000倍液; 999苗木網,www.cqhuayin.com
⑶、40%毒絲本乳油800倍液;
⑷、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
3、保證施藥質量,提高防治效果
施藥應做到壓力足,全株樹葉均勻噴透,淋濕蟲包,并打透樹冠內膛,根據樟叢螟的生物學特性,噴藥應在早晚進行,以提高防治效果。施藥后要及時檢查防治質量,發現存活幼蟲仍較多應立即補治。
4、人工摘除蟲包,減少蟲源和危害
對樹上的有蟲包可采取人工摘除,集中燒毀或踩滅,以減少蟲源和危害。
(記者 佚名) 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