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挺高川牛膝的產量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09 17:03 |
高老師: 你好!我想請問一下川牛膝這個品種與其他牛膝相比怎么樣,怎么才能挺高它的產量與藥用價值? 謝謝! 姓名:楊鴻 單位: 聯系電話:1311844962 2009-07-15 專家解答 楊鴻同志: 您好,牛膝為莧科多年生藥用草本植物,別名有“對節草”等。我國牛膝產地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東、山西、江蘇、四川、遼寧、吉林和內蒙等省區,因產地不同的原因又分別稱為川牛膝(四川)、懷牛膝(河南懷慶府)等。川牛膝的產地主要分布在雅安、樂山、涼山等地,其中,雅安市的天全、滎經等縣最具名氣。天全、滎經等縣不僅栽培牛膝的歷史較久,而且產量大質量好。川牛膝的種植技術如下: 一、栽培管理 一是土壤選擇 川牛膝喜氣候冷涼、濕潤的環境,一般適宜于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地區生長。要求土壤以疏松、肥沃、土層深厚的夾沙土為好,地勢以向陽和排灌良好的平地或緩坡為宜。對于土壤瘠薄或過黏重的泥土及低溫地區都不宜栽培。此外,牛膝栽培忌連作。 二是選地整地 選擇好地后,要對土地進行深翻,翻耕深度在40厘米左右,多次犁耙,整細土,并施足底肥。每畝施堆灑發酵圈糞5000公斤。如果是平地,則開廂寬140厘米,溝寬20厘米、深15厘米,坡地也可不開廂。有條件地方最好采取秋施肥,在前茬作物收獲后,畝施優質農家肥4000公斤,磷酸一銨8-10公斤,長效碳銨50-60公斤,硫酸鉀5-7公斤。方法是在深翻前,均勻鋪施田面,然后深翻30-40厘米,整平耙細后待來年春季播種。 三是養殖方法 用種子養殖,在栽培上所用種子實質為胞果,種子發芽力因生長年限而不同,三至四年生植株結的種子最好,栽培當年所結的種子常不能發芽,隔年陳種不作種用。播種前7-10天將種子進行風選、日曬2-3天后,并進行發芽實驗,芽率達80%以上為宜,畝播種量2-2.5公斤。播前一天,將種子放入20度溫水中泡12小時,撈出晾干后,按1:30倍比例拌細沙土或草木灰然后播種。 適時播種是牛膝栽培生產的關鍵。如果播種過早,根易分叉并出現木質化,而且易提早開花消耗養分,影響產量和質量。如果播種過晚,生育期縮短,發育不良,產量降低。最好于4月初播種,但由于海拔高低不同,一般以化雪后播種,播種宜早播為佳。 在播種方法上,如果采用條播,則行距15-20厘米,溝深2-3厘米,覆土厚度1.5厘米左右,播后用腳輕踩一遍。同時,對沒有秋施肥田,畝施磷酸一銨8-10公斤,硫酸鉀5-7公斤,與種子分層施入,先施肥覆一層土后再播種。如果采用窩播,則按行距35厘米,窩距24厘米,深5厘米開窩,窩底要平,每畝用種子500克,用草木灰拌種子,均勻撒到窩里。 為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可在小麥行間種植,當年可采收。此外,如果黨參、桔梗等藥田不全時,可適當補種牛膝,增加當年收益。 二、田間管理 一是中耕松土 一般播種后7-10天可出苗,當苗高2-3厘米時,用手刮鋤進行中耕松土,同時進行蔬苗除草。 二是中耕除草 播種后第一次除草通常在5月中下旬,宜淺鋤,并結合勻苗、補苗,每窩留苗5株;第二次在6月中下旬,中耕前,應當進行勻苗,去弱、病株,每窩定苗3株,但株與株距要間隔開;第三次中耕除草在8月上旬。第二年中耕除草的次數和時間,與第一年相同。第三年可收獲,只進行兩次中耕除草。 三是間苗 定間苗高5厘米時進行間定苗,拔除田間雜草。 四是適量澆水 出苗前及苗期應保持畦面濕潤,如遇干旱要及時澆水,以保持表土干松,下層土壤濕潤為度,以利根向下生長。到8月中旬以后,主根基本不在向地下生長,應適量加大灌水量,以利主根加粗,提高產量。 五是合理施肥 川牛膝的追肥次數,可在每年結合中耕除草時,同時進行追肥,一般追肥三次。前兩次在中耕后,追施人畜糞水;第三次在中耕前,施用人畜糞水及火灰,并培土防凍,培土厚度以使根頭幼芽埋入土里6厘米為宜。若不培土,根頭易被凍壞。 六是及時追肥 牛膝生長期間追肥1-2次,以磷鉀肥為主,一般前期不追肥,當植株生長25厘米高時,每畝追施肥磷酸一銨4-5公斤,尿素10公斤,磷肥二氫2-3公斤。 七是打頂促根 進入8月份,需要對生長過旺的植株進行打頂,方法是留30-40厘米高植株后,上部用鐮刀割頂。這樣可減少植株的養分消耗,促進主根加粗。 三、病蟲防治 川牛膝生長期間的病害主要是白銹病,這種病的癥狀是植株地上部分均可受害,表現為葉片被害,葉面出現淡黃綠色斑塊,相應背面長出色皰狀突起,直徑1-2毫米,表皮破裂后散出白色有光澤的粘滑性粉狀物。皰斑發生多時病葉枯黃變褐。發生在葉柄幼芽等部位上,產生淡黃色斑點,后成白色皰斑,病莖往往腫大扭曲。 白銹病的發病規律是,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被害組織中或粘附在種子上越冬,以后萌發產生孢子囊和游動孢子。游動孢子萌發生出芽管,從氣孔侵入寄主引起發病。寄主病斑上產生的孢子囊,借風雨傳播,引起再侵染。此外,菌絲體也可在留種株上越冬,產生孢子囊傳播為害。 白銹病通常是低溫高濕病害加重。孢子囊和卵孢子萌發適溫為10℃,最低為1℃,最高為20℃。在高溫(25℃以上)或干旱時,孢子囊和卵孢子不能萌發。若氣溫日夜溫差較大,有露水凝結,則有利于孢子囊的萌發侵入。春秋陰雨連綿的天氣及排水不良田塊,白銹病容易發生。 在防治措施上,主要從改進栽培技術著手進行預防。一是注意輪作,深耕和清除病殘組織。二是春寒多雨季節,開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三是從3月上旬開始噴灑40%乙磷鋁200-300倍液或用5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用甲霜靈、波爾多液等進行藥劑防治。 此外,栽種川牛膝還需要注意黑頭病和線蟲病的發生。黑頭病多發生于春夏季,主要是蘆頭蓋上太薄,冬季受凍害,引起發黑霉爛。防治方法是注意排水防澇,冬季培土。線蟲病則多發生在低海拔地區,在根上形成凹凸不平的肉瘤。防治上注意選土,每畝可用滴滴混劑35-45公斤對進行處理土壤。 川牛膝整個生長時間的蟲害主要是毛蟲、紅蜘蛛,一般發生在每年5-6月,天氣干燥時危害嚴重。防治上可采用東果乳劑500克加水1000公斤,噴霧防治。另外注意除草,還要避免與豆、棉花類等間作或鄰作。 危害川牛膝的大猿葉蟲一般在5-6月發生,癥狀是蟲子將葉咬吃成小孔。防治上可用亞胺硫磷800倍或敵百蟲1000倍液進行噴殺。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
上一篇:棉花花鈴期枯萎干死什么原因 下一篇:蘇子怎樣的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