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樹桑大象蟲(灌縣癩象)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wǎng)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fā)布時間:2013-07-23 17:16 |
學名 Episomus kwanhsiensis Heller 鞘翅目,象甲科。別名大灰象、灌縣癩象。分布四川、廣西、江蘇、浙江、福建等省。 999苗木網(wǎng),www.cqhuayin.com 寄主 桑、芝麻、無花果、榆、枸等。 中國苗木網(wǎng),999miaomu.com 為害特點 成蟲取食葉片,沿葉緣吃成缺刻。幼蟲取食桑根皮層乃至木質(zhì)部,致桑根表皮出現(xiàn)縱橫不規(guī)則蛀道,嚴重的把桑根的皮層吃光,致形成層和篩管功能尚失,造成葉片變黃,樹勢衰弱或死亡。 苗木網(wǎng),999miaomu.com 形態(tài)特征 成蟲雌體長13—14mm,雄稍小,體灰褐色,兩側(cè)白色。觸角12節(jié)膝狀,柄節(jié)長過眼后緣,索節(jié)7節(jié),棒節(jié)4節(jié),黑色。觸角溝指向眼。喙長于寬,復(fù)眼大、凸出;前胸背板前緣截斷形,后緣二凹形,中溝不中斷,兩側(cè)有皺紋。小盾片圓形,鞘翅向前突出呈圓形。有退化的后翅,長10mm,寬3mm。雄蟲腹面末端有黑斑1個。卵長1.2mm,橢圓形,白色至淺黃色。幼蟲無足蠕蟲形,頭黃色,體白色,末齡幼蟲體長24mm,老熟后幼蟲體短縮,乳白色。蛹長12—14mm,白色,頭曲向腹面,觸角柄節(jié)向后遮住復(fù)眼;頭部有棕色剛毛18根,前胸16根,中胸10根,腿節(jié)端部2根;腹部l0節(jié)。(圖左) 999苗木網(wǎng),www.cqhuayin.com 生活習性 有年生1代或2年1代兩種類型。前者成蟲8—9月出土產(chǎn)卵,幼蟲孵化后入土為害,以幼蟲越冬,翌年5月化蛹,6月羽化,又于8、9月出土產(chǎn)卵,完成一個世代。如四川三臺屬這個類型。2年發(fā)生l代的成蟲于4—5月出土產(chǎn)卵,幼蟲孵化后入土為害,當年以幼蟲越冬,翌年6月化蛹羽化,成蟲在土下進行二次越冬,第3年4、5月才出土為害,完成1個世代。有些地方這兩種情況都有。這樣一年就出現(xiàn)兩次成蟲出土高峰。4、5月出土的成蟲經(jīng)數(shù)月才取食;6—9月出土的很快就上樹,在枝葉上取食葉片。交配后把卵產(chǎn)在樹干下雜草上或桑葉上,每卵塊有卵5—27粒,呈單層雙行排列。每雌一生最多可產(chǎn)卵2962粒,平均為514粒,卵期13—15天。幼蟲孵化后鉆入土中在根部取食,幼蟲期約30天。雨后成蟲出土多,斜坡地粘土桑園發(fā)生重。天敵主要有棕背伯勞(鳥)、螳螂、嚙小蜂等。 999苗木網(wǎng),www.cqhuayin.com 防治方法 (1)人工捕捉 成蟲發(fā)生期雨后搖動桑枝使其墜地拾蟲集中處理。(2)及時摘除卵葉。(3)噴灑50%辛硫磷乳油1000一1500倍液或50%殺螟松乳油1000倍液。(4)保護利用天敵,如嚙小蜂等。 999中國苗木網(wǎng),999miaomu.com |
上一篇:紅花吊蘭軟腐病防治方法 下一篇:外來植物黃花刺茄已侵入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