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樹炭疽病防治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3 17:16 |
梅樹炭疽病又名褐斑病,是為害果實的重要病害之一,我國南方的湖北、江蘇、浙江、四川、重慶、貴州和北方地區都有發生,影響果樹的生長發育,進而產量降低。 癥狀 該病害主要為害梅樹葉片、花芽、小枝,發病初期葉面為針頭大小的紫紅色小點,成圓形或不規則形的病斑,病斑中央紅褐色,邊緣褐色或灰褐色,后期,病斑中央轉變為淺紅褐色或灰白色,并密布黑色小粒狀的病菌子囊孢子。有些病斑相互連接成大斑塊,染病植株從當年秋冬開始落葉。導致花芽和小枝枯死,樹勢衰弱,產量降低,甚至全樹枯死。 病原 為Gloeosporium Laeticolor Berk是一種半知菌,稱為悅色盤長孢,分生孢子長橢圓,內含2個油球,病菌發育最適溫為25度。 發病特點 梅樹炭疽病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在病梢組織或僵果中越冬,來年春季長出分生孢子,隨風雨或昆蟲傳播入侵幼果和嫩梢,產生初侵染,以后在條件適宜時,繼續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發病條件與雨水天氣和園地溫度有關,在幼果期低溫多雨,濕度大,容易發病。園地陰濕,發病較多。此外,因土壤貧瘠,管理粗放,肥力不足,樹勢衰弱,尤其是鉀素和有機質缺乏的樹體,也容易患病。果實成熟期多在6月—7月份梅雨季節和秋雨連綿期間發病。 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 防治方法 (1)加強果園管理 合理施肥灌水,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力。科學修剪,剪除病殘枝及茂密枝,調節通風透光。雨季注意果園排水措施,保持果園適當的溫濕度,結合修剪,清理果園,減少病源。 (2)選擇較抗病品種。 (3)化學防治 萌芽初,發病初期噴施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射80%代森錳鋅600倍液,每周1次,連噴2次—3次。新梢展葉后,再噴射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或25%甲霜靈水劑500倍液。 |
上一篇:山東兗州市召開美國白蛾防控工作會議 下一篇:國槐的病蟲害介紹和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