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發生的主要病害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3 17:15 |
八月發生的主要病害: ⑴核果類植物細菌性穿孔病 主要為害薔薇科李屬的碧桃、壽星桃、果桃、櫻桃、櫻花、紅葉李、梅花、果梅、李、杏等花木。如果一個地區相鄰栽種的核果類花木較多,可互相傳染,危害性極大。其病原菌為野油菜黃單胞菌桃李穿孔變種。侵染枝、葉和果實,葉片受害后,最初在葉片背面出現很小的圓形或不規則形的水漬狀略帶淺綠色的斑點,以后這些斑點變大并呈多角形,為紫色、銹褐色或黑色,邊緣水漬狀。空氣潮濕時,病斑出現黃白色菌膿。斑點分布在葉尖部和葉的中脈周圍。后期水漬狀邊緣消失,病斑干枯脫落,嚴重時數個病斑相互融合,在葉面形成典型的穿孔病癥狀。它與真菌引起的褐斑穿孔病的區別是:褐斑穿孔病病斑呈圓形或橢圓形,穿孔邊緣也整齊。在枝條上的癥狀是引起枝條的潰瘍或腫瘤。病原菌在被害枝條和芽內越冬,春季病菌隨風雨或昆蟲傳播到葉、枝和果實上,由葉片的氣孔、枝條和果實的皮孔侵入。潛育期1—2個星期,大多數在4—5月中旬出現癥狀,8月為發病盛期。氣溫低、樹勢強的情形下,潛育期長;反之潛育期短,發病快。在24℃—28℃的環境條件下,發病最為快速而嚴重。第一次染病后,以后每年均會發生,發病的程度與樹勢、天氣及管理有關。溫暖多雨、大風重霧、樹勢衰弱、排水不良等均可導致該病的大發生。 999苗木網,999miaomu.com ⑵紫薇白粉病 該病在全國各地均有發生,為害葉片、嫩梢和花序。受害部位產生白色粉霉層,后變為灰白色,常引起葉片皺縮、褪色,不能正常展開,枝條彎曲、畸形萎縮,花序扭曲、花蕾失色,嚴重影響到紫薇的正常生長和開花。病菌以菌絲體潛伏于染病植株的休眠芽中越冬,到了來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隨著紫薇芽的生長,當氣候適宜時菌絲體便開始擴展、蔓延,并形成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到新的寄主植株的嫩梢、新葉和花序上,其分生孢子可多次重復發生再侵染。在通風透光不良、栽植過密的條件下,發病較為嚴重。一般情況下,在每年的春季開始發病,6—9月為發病高峰期,9月下旬以后病情逐漸減輕,11月后發病基本結束。 ⑶石楠、枇杷紅斑病 即石楠褐斑病,由絲孢目、尾孢屬的枇杷褐斑尾孢霉(Cercospora eriobotryae)引起,危害石楠、枇杷等觀賞苗木。主要危害葉片,在華東和西南地區普遍發生,比如在湖南長沙、江蘇蘇州、江西南昌、安徽合肥、上海等地,每年的6—10月間發生均相當嚴重,是導致石楠球、石楠路籬、石楠大樹生長不良的最主要原因,嚴重時造成植株全株葉片落光。葉上病斑呈圓形至不規則形,葉背病斑也比較明顯,中央暗灰色,邊緣淡褐色,最外緣有暗紅色暈圈;病斑直徑在0.5—1.5厘米之間,也有幾個病斑匯合成不規則的大病斑;后期在葉片正面的病斑中央冒出許多小黑點,即為其病原菌子實體。病菌多在枯葉上越冬,翌春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每年的6—10月間為發病盛期,一般多雨季節或高溫潮濕時易發病。 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 ⑷桂花褐斑病 即葉斑病,在南京、上海、杭州、合肥、武漢、南昌等地的地栽桂花植株上發生非常普遍。發病初期,葉面僅出現一些散生褐色斑,后期葉面病斑中央灰白色至淺褐色,形狀近似圓形或不規則形,嚴重時數個病斑結合到一塊;病斑邊緣紅褐色至暗褐色,外具淺褐色暈,葉正面散生大量細小的灰黑色的霉點,這些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座及分生孢子;葉背病斑褐色;由于病斑的逐漸擴展匯合成大斑塊,常常導致大量葉片枯死和脫落,嚴重影響到植株的正常生長和開花。該病病菌以菌絲塊在病株和落葉上越冬,次年4—6月份氣溫升高時,產生新的分生孢子,并借氣流和雨水傳播,進行侵染危害,繼之產生新的分生孢子,再次侵染發病。此病在4—10月均可發生,在植株上老葉發病比嫩葉嚴重。金桂品種最易發病,銀桂品種次之,丹桂品種不易發病;植株生長衰弱或當年移栽的植株,易于發病;土壤板結、粘重,肥力不足、通風不良條件下,易發病、發病重;在7—8月高溫多濕季節,病害可迅速擴展。 ⑸ 南天竹紅斑病 全國各地均有發生,地栽、盆栽都有染病,發病嚴重時常導致葉片枯焦或提前脫落,影響到植株的生長和觀賞。病害通常從葉尖或葉緣發生,然后向葉心發展呈半圓形或楔形,嚴重時病斑可擴展至半個葉面,呈褐色至深褐色,邊緣顏色較深,并有較寬的紅色暈圈。后期病斑上產生墨綠色污狀絨毛。病菌以菌絲或子實體在病葉上越冬,借風雨傳播,春季開始侵染葉片,染病嚴重的葉片春末開始脫落。該病在高溫多濕、植株長勢弱的情況下,發生嚴重。 999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 8月份,發生比較嚴重的花木病害還有霉污病、藻斑病、猝倒病、黑斑病、流膠病、日灼病、葉腫病、病毒病等。 |
上一篇:杜仲地老虎防治 下一篇:遼寧沙河口區噴灑65噸殺蟲劑盡量保證“不擾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