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豹紋木蠹蛾防治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3 17:15 |
杜仲豹紋木蠹蛾又名六星木蠹蛾,是我國杜仲危害枝干的主要害蟲,屬鱗翅目木蠹科。杜仲幼林小班遭受木蠹蛾危害致使整株死亡。 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22毫米,翅長43~54毫米,整個蟲體生有灰色絨毛。雌蛾觸角絲狀,雄蛾羽狀且先端細長如絲。翅上散生橢圓形深藍色斑紋數十個,胸背具縱向排列的黑點5個,腹部黑色。雌體較雄體大。幼蟲老熟時體長35~45毫米,頭部黑褐色具光澤,略扁平而堅硬。胸、腹部紫紅色或灰褐色,各體節上有小黑點4~7個,每個小黑點上著生有短細毛土根,背線黑色。 生活史及習性 一般2年發生1代,以幼蟲在樹干內越冬。翌年3月繼續活動,4月開始化蛹,5月中旬為化蛹盛期。蛹期15~20天。6月中旬成蟲大量羽化,羽化后5~6天交尾,17~18天開始產卵。成蟲壽命20~25天。卵期15天左右。孵化的幼蟲11月后逐漸進入越冬階段,次年仍以幼蟲活動。幼蟲期很長,達20余個月。成蟲羽化后多不遠天天苗木網離羽化場所,夜間活動,飛翔力弱,無趨光性。雌蛾常將卵分散產于樹皮裂縫或根際處,每一雌蛾可產卵600~800粒。幼蟲孵化后蛀樹皮,以后蛀入韌皮部及形成層,直至木質部。隨幼蟲的增長,食量增大而使樹干內形成長50~130厘米的扁平圓形蛀道。幼蟲在蛀道內有上下往返的習性,因而使蛀道在樹干內形成環狀,所以被害樹易倒折。當幼蟲老熟后,便在蛀道內筑蛹室化蛹(蛹室的一端先咬一羽化孔而不穿皮),羽化時蛹半露于孔口外,羽化后留下蛹殼。該蟲多發生在幼林內,南向山腰以下的疏林、林緣及孤立木受害較嚴重。 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 防治方法 冬季檢查清除被害樹木,并進行剝皮等處理,以消滅越冬幼蟲;于成蟲羽化初期,產卵前利用白涂劑涂刷樹干,可防產卵或產卵后使其干燥,而不能孵化;幼蟲孵化初期,可在樹干上噴灑80%氧化樂果乳劑400~800倍液等;當幼蟲蛀入木質部后,可根據排出的蟲糞找出蛀道,再用廢布、廢棉花等蘸取敵百蟲原液或50%久效磷等塞入蛀道內,并以黃泥封口。該蟲主要發生在湖南省慈利江埡林場。該場采用生物防治方法:于3月中旬選擇毛細雨或陰天,施用白僵菌,危害率下降48.4%;林內招引益鳥,捕食害蟲。 |
上一篇:石榴星天牛防治方法 下一篇:八月常見病害蟲害的防治對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