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圃小地老虎防治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3 17:14 |
小地老虎學名:Agrotis ypsilon R0tt (一)寄主與危害:多種林木、果樹幼苗。在我省各地均有發生。沿河流、水池邊以及水澆地發生嚴重。稱各種苗木主要害蟲。輕者造成缺苗斷龔,重者毀種重播。 (二)形態特征:成蟲,體長17-23mm,翅展40-54mm。頭部、胸部背面暗褐色,足褐色,前足脛節與附節外緣灰褐色,中后足各節末端有灰褐色環紋。前翅褐色,前緣是黑褐 色,外緣以內多暗褐色,基線淺褐色雙線波浪形不顯內橫線雙線黑色波浪形,環紋黑色,有1個圓灰環,腎狀紋黑色黑邊,其外側中部有1楔形黑紋伸到外橫線,中橫線暗褐色波浪形,外橫線褐色,雙線波浪紋,亞補緣線灰色不規則鋸齒形,其內緣在中脈之間有了個尖齒,亞外緣線與外橫線間在各脈上有小黑點,外緣線黑色,外橫線與亞外緣線間淡褐色,亞外緣線以外黑褐色。后翅灰白色,縱脈及緣線褐色,腹部背面灰色。卵鏝頭形,直徑約0。5mm,高約0。3mm,表面有縱橫隆線。初產時為乳白色,后漸變為黃色,孵化前卵頂呈黑色。幼蟲圓筒形,體長37-50mm,體寬5-6mm。頭部褐色,具有黑褐色不規則網狀紋,額中央有黑褐色紋;體灰褐至暗褐色,體表粗糙,滿布大小不均勻彼此分離的顆粒,這些顆粒稍有隆起,背線、亞背線及氣門線均黑褐色,但不甚明顯,前胸背極暗褐色,背極黃褐色,其上具兩條明顯的深褐色縱帶,胸足與腹足黃褐色。蛹長18-24mm,寬約5.8-7.4;赤褐色,具光澤。腹部末端臀棘短,具短刺1對。 苗木網,999miaomu.com (三)生物學特性:小地老虎在河南省4代,以幼蟲越冬,4月中旬出蟄危害。成蟲白天潛伏于土縫、枯枝落葉、雜草等到隱蔽處,每一晚上17-23時進行覓食、交尾、產卵等活動,其中以22時前最盛。活動程度除與風有關以外,與當地平均氣溫關系亦很密切。當地平均氣溫達4-5℃時,在小范圍內可見到有少量成蟲活動,當平均氣溫達成10℃以上時,成蟲活動范圍大、數量多。成蟲對黑光燈具很強的趨性。喜食糖、醋等酸甜味食物。利用此特性,進行預測發生時間和發生量,或直接誘殺成蟲。成蟲補充營養后,3-4天交配產卵,卵散產于雜草、幼苗或落葉以及土縫中。每頭平均產卵量500-1000粒,多者達1980余粒。產卵量的多少與幼蟲期的食料豐欠和成蟲期補充營養的質量呈正相關。卵期與當地平均氣溫高低有關。一般為5天左右。幼蟲共6齡。1-2齡幼蟲群集雜草、幼苗頂心嫩葉處日夜取食病害。3齡后開始分散,白天潛伏雜草、幼苗根部周圍土干、濕層之間,夜間出動吸斷苗莖,尤以黎明前露水多時更烈,把吸斷的幼苗拖入穴內啃食,當苗木木質化后,則食嫩葉,也可咬斷莖干端部。3齡前取食量約占幼蟲期食量的3%。4齡后,食量大增,常給苗木造成嚴重缺苗斷垅現象。小地老虎性情兇暴,行動敏捷,當食料缺乏或環境不適,導致幼蟲夜間遷移為害。老熟幼蟲受驚,便卷曲作假死狀。老熟時,在土層深5cm處做上室化蛹,蛹期限約15天。在河南省境內。多發生在河流兩邊的灘地,低凹積水以及常年灌溉區的苗圃地。其次是沙壤地輕于壤土、粘土地;苗圃地衛生壯況良好輕于衛生壯況差的。如苗圃地周圍雜草叢生,衛生壯況惡劣,則小地虎發生嚴重。 999苗木網,999miaomu.com (四)防治措施 1、 及時中 除草,可減輕小地老虎危害。 2、 在播種前或幼苗出土前,于傍晚在苗床周圍或苗圃內,放置用25%滅幼脲Ⅲ號300倍藥液配制的幼嫩多汗草毒鉺每10m放一堆(每堆藥0。5kg) 3、 在成蟲發生期,利用糖醋液(即6份糖、3份醋、1份酒和10份清水)混合而成。每晚將該液置于苗圃地內,誘殺成蟲。 |
上一篇:一串紅花葉病 下一篇:盆栽花木爛根識別救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