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緣吉丁蟲防治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3 17:12 |
金緣吉丁蟲(Lampra limbata Gebler),又稱串皮蟲、板頭蟲、梨吉丁等。屬鞘翅目,吉丁甲科,主要危害梨、蘋果、桃、杏、山楂等果樹,其中梨樹受害重,全國各梨產區均有發生。 危害特點 以幼蟲在形成層和木質部之間縱橫蛀食,破壞輸導組織,造成樹勢衰弱,樹干逐漸枯死,以致全樹死亡。一般管理粗放,樹勢衰弱,傷口多的樹受害重,樹勢健壯受害輕。 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13~17毫米,寬5毫米,全體綠色有黃色光澤,密布刻點,體扁平,前胸至翅鞘前緣有一條金黃色縱條紋并有金紅色銀邊,頭中央有一條黑藍色縱紋。 卵:橢圓形,長約2毫米,黃褐色。 老齡幼蟲: 體長30~36毫米,扁平狀,由乳白色漸變為黃褐色。頭部小,暗褐色。前胸膨大,背板中央有1個“八”形凹紋。腹部細長,尾端尖。 蛹:體長15~20毫米,褐色。 發生規律 1—2年l代,以幼蟲在受害枝干蛀道內過冬。3月下旬開始,老熟幼蟲在木質部蛹室內化蛹,4月下旬成蟲開始羽化。成蟲出孔后食害樹葉,有假死性。5月中、下旬為產卵盛期,喜在衰弱樹上產卵,卵多產在皮縫處。每雌可產卵20~100粒。6月上旬為孵化盛期,3齡后蛀入皮層形成層處為害。初孵幼蟲先在綠皮層蛀食,幾天后被害處周圍色變深,逐漸蛀入皮下為害形成層,長期于木質部與韌皮部之間蛀食,既取食木質部的表層又取食韌皮部的內層,兩者被食的深度近等。蛀道初期多呈片狀,稍大便蛀成長形彎曲的隧道,有的行螺旋形蛀食,蛀道邊緣整齊,蛀道內充滿很細而硬的糞屑,糞屑初為黃白色,后變咖啡色。被害細枝常有汁液滲出,被害處外表常變褐至黑褐色;后期被害部常縱裂,甚至樹皮與木質部分離。幼蟲為害部位較廣,從地下部根頸至具粗皮的枝均可為害,蛀食方向不規則。蛀道環繞枝干對環后常使枝干枯死。幼蟲老熟時便蛀入木質部內,蛀一船底形蛹室,并從頭端向外將木質部咬一羽化孔,蛹室后端以糞屑封閉,于內化蛹。 999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 防治方法 1、 加強樹體管理,增強樹勢;休眠期刮除主干、主枝的粗翹皮,消滅部分越冬蟲源;及時清除枯死樹、死枝并燒掉,減少蟲源。 2、 春季成蟲羽化出洞前,用80%敵敵畏乳油和黃泥漿(1︰50~100倍)調勻后涂封樹體上成蟲出洞口;成蟲產卵前,在樹干涂白,阻止產卵。 3、 幼蟲危害初期,樹皮變黑,用刀將皮下的幼蟲挖出,或者用刀在被害處順樹干縱劃二三刀,阻止樹體被蟲環割,避免整株死亡,也可殺死其中幼蟲。也可用5%高效氯氫菊酯或50%甲胺磷乳油5~10倍液,或以80%敵敵畏乳油5倍液,或1︰20的敵敵畏煤油溶液涂刷被害部表皮(被害處略凹陷變黑)或樹干,毒殺幼蟲效果很好。 4、 成蟲羽化初期樹干噴灑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成蟲發生期噴5%高效氯氫菊酯2000倍液。利用成蟲假死性,可在早晨振落捕殺成蟲。 |
上一篇:銀杏病蟲害防治(1) 下一篇:康乃馨葉斑病的癥狀及其防治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