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主要病蟲害發生及防治要點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3 17:11 |
油茶是我國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樹種。近年來,由于油茶良種成功選育,茶油市場看好,茶油加工水平提升,油茶種植面積迅速擴大。發展油茶產業,既能保障我國糧油安全,又能促進山區農民增收致富。 油茶病蟲害是影響油茶生產的重要因素。為了促進油茶速生豐產,做好油茶病蟲害防治工作,是重要的技術措施之一。現介紹我市油茶6種主要病蟲害發生及防治要點,以供參考。 一、油茶病害 1、油茶炭疽病。是油茶林中最主要病害,在油茶栽培區普遍發生。病害發生后,引起嚴重落果、落蕾、枝梢枯死,甚至整株衰亡。各地油茶常年因該病減產10-30%,重病區可達40-50%。油茶果實被炭疽病菌侵染后,種子的含油量降低50%左右。炭疽病是影響油茶產量的最主要因素。 癥狀特點:危害油茶果實、枝梢、葉片。果實上的典型病斑為黑褐色或棕褐色圓斑。初期,果面上出現紅褐色小點,后擴大,變為褐色至黑褐色,后期的病斑上輪生小黑點,為病菌的分生孢子盤。雨后,露水浸潤和濕度大時,產生粉紅色顆粒狀、粘質的分生孢子堆。一果可有一至十余個病斑,病斑擴展后可聯合。嫩葉病斑多發生在葉間、葉緣,半圓形或不規則形,黑褐色,常有不規則輪狀細皺紋,邊緣紫紅色。老葉病斑下陷,褐色,有時黑褐色,亦常有不規則、較稀輪紋,病斑邊緣紫紅色。春季嫩梢上病斑多在基部,呈舌狀或橢圓形,褐色至黑褐色。夏、秋季以樹基、樹干、大枝上不定芽萌發梢的病斑占多數,癥狀同上,部位以中部居多。在2、3年生枝條上病斑為梭形、下陷的潰瘍斑。大枝和樹干上為輪枝狀大型病斑,由外向內逐層下陷,木質部灰黑色。 999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 影響發病的因素:林內濕度大的中等密度林內,如連季套種高稈作物,有利于病害發展。 防治方法: (1)在普通油茶林,尤其重病區,選擇抗病高產單株,就地繁育,及時推廣。 (2)禁止從重病區調種;種子在果殼儲藏或播種前,用0.2%退菌特可濕性粉劑拌種處理。 (3)冬季之早春前,剪除病枝與帶有病蕾、病幼果的小枝至病部以下1.5寸處;摘除病葉、病果。刮治大枝和干部病斑。刮口和工具經0.1%升汞水或75%酒精消毒,傷口涂敷波爾多液保護。 (4)結合撫育,抹除枝干上不定芽,剪除不定芽萌發梢。 (5)根據當地可能條件,噴藥保護。一般在早春新梢生長后,噴灑1%波爾多液進行保護。6—9月果病盛發期,每半月噴一次1%波爾多液。此外,用50%多菌靈或50%特布津500倍液于10月底至11月初和次年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各噴一次,可減少病果率60%以上。 另外,近年來試驗發現撲菌清、葉斑凈和寶寧防治效果較好。 2、油茶軟腐病。又名油茶落葉病,油茶產區都有發生,是油茶的主要病害之一,也是安徽省森林植物檢疫補充檢疫對象。 苗木網,www.cqhuayin.com 癥狀特點:油茶軟腐病主要危害油茶葉、芽和果實。病害多從葉尖或葉緣開始,也可在葉片任何部位發生。病斑初呈半圓形或圓形,水漬狀,在陰雨潮濕時,迅速擴展為黃色或黃褐色不規則的大斑。病斑邊緣不明顯,葉肉腐爛,僅剩表皮,2-3天內病葉即可脫落。后期病斑上散生土黃色粒狀物,在放大鏡下呈白色鈕扣狀,是此病的明顯特征。有時染病葉片也能懸掛在樹梢上越冬。芽或嫩葉感病后,即可枯黃腐爛而死。果實發病后造成大量裂果和落果。干旱高溫時,病斑開裂,裂口不齊,有縱裂、橫裂或縱橫開裂,后脫落。果實自發病到脫落,約經2-4周,一般自7月份開始落果,直至采收時仍有脫落。 影響發病的因素:油茶軟腐病的流行與溫濕度,立地條件,茶林的密度和郁閉度有密切關系。茶林密度和郁閉度大的林區容易發病,山凹、陰坡或排水不良以及撫育管理粗放的油茶林或苗圃容易發。 防治方法: (1)營林措施。密度過大的油茶林要及時整枝修剪或疏伐,使林內通風透光良好。冬季清除病葉、病果,消滅越冬病原。苗圃地要選擇排水良好的地方,并加強管理。 (2)化學防治。發病時噴灑1:1:120波爾多液,或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加水5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400倍液。第一次噴藥在春梢展葉后進行,以保護春梢葉片。雨水多、病情重的林份,5月中旬到6月中旬再噴1—2次,間隔20天左右。 苗木網,www.cqhuayin.com 3、油茶煤污病。又稱煤病或煙煤病,油茶產區都有分布。茶林受害輕的影響油茶樹生長,并造成落花落果,降低茶籽的產量和品質,重的枝枯葉落,終至全株枯死。 癥狀特點:受害油茶樹枝葉上產生黑色煤塵狀菌苔。葉上菌苔最初常在葉片正面沿主脈產生,然后逐步擴及全葉以至葉的背面,并且逐漸增厚,厚度可達0.5毫米。菌苔表面粗糙,或呈絨毯狀。在病菌分生孢子器盛發階段,可見密生的鬃毛狀突起物,高可達1毫米。在缺乏營養或環境不適的條件下,菌苔收縮干裂,可自葉面剝離。小枝上菌苔形態相同。有的煤污病的菌苔,初在葉正面呈黑色圓形霉點,后擴展成不規則形,或互相匯合覆蓋整個葉面。 影響發病的因素:煤炱菌是植物枝葉表面的腐生物,由于阻礙植物的光合作用而使植物受害。它們主要以蚧類、蚜蟲、粉虱等害蟲的分泌物為營養來源,有時也可利用植物本身的分泌物。因此,在這些害蟲為害的林分中,常同時發生煤污病。油茶煤污病經常流行于海拔300一600米的林分中,低山丘陵地區雖也常有發生,但一般不很嚴重。此外,林分密度過大以及處于陰坡和山窩等處的林分也較易發病。 防治方法: (1)營林措施。油茶煤污病的防治首先應加強油茶林的撫育管理,及時間伐和修枝,保持適當的密度,使林內通風透光,既有利于開花坐果,又可減輕發病程度。初開始發病林分,誘病昆蟲和煤污病大都出現在個別或局部枝葉上,可及早除去這些病蟲枝葉加以燒毀,以免擴散蔓延。 999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 (2)化學防治。發病后,噴施石硫合劑,夏季用波美0.5-1度液,冬季用波美3-5度液,對煤污病有良好滅殺效果,但對蚧類害蟲的效果稍差。如蚧類發生嚴重,可噴松堿合劑12-20倍液。 二、蟲害 1、油茶毒蛾。又名油茶毛蟲、毛辣蟲、茶辣子,油茶產區均有分布。 為害情況:幼蟲取食葉片,吃光后也取食嫩樹皮和幼果等,使油茶枯死或大量減產。 形態特征:雌蛾體長10-13毫米,全體黃褐色,雄蛾體長7毫米,全體黑褐色。卵乳黃色,球形。卵塊外有黃色茸毛覆蓋。幼蟲體長11-20毫米。第4-11節兩側各有黑瘤突起兩對,背上一對較大,瘤上簇生黃色毒毛。 生活習性:安徽1年2代,以卵越冬。幼蟲常聚集為害,在樹干附近土中或在枯枝落葉中結繭化蛹。成蟲有趨光性,產卵在葉背中脈附近,覆有乳黃色絨毛。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越冬卵期結合茶籽收摘進行人工摘卵。此外,進行油茶撫育、蛹期墾復也有一定效果。 (2)生物防治。4月中、下旬每畝用1.5-2萬億白僵菌孢子噴霧或含孢量100億/g白僵菌原粉lkg噴粉防治幼蟲。 999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3)化學防治。4月底5月初、7月底8月初,可用0.2%阿維菌素2500-3000倍液進行防治;煙草水防治:煙草葉0.5kg,加水30kg或煙筋0.5kg加水10kg,浸一天,用時加1-2斤生石灰噴灑;用肥皂水浸泡幼蟲,將肥皂或棉油皂切成薄片,用少量水煮溶,加水(不能用井水)配成150~200倍液,將有蟲枝葉浸入肥皂水內,隨即取出,殺蟲率可達100%。 2、油茶尺蠖。又名相思葉尺蝶、量尺蟲、吊絲蟲,是油茶的主要害蟲。各油茶產區均有發生。 為害情況:危害葉片,為害嚴重時,常吃光葉片,造成落果。如連續受害二、三年,則全株枯死。大發生時可將成片油茶樹葉吃光,受害部形似火燒,造成果實早落。 形態特征:成蟲體長14-18毫米,灰褐色。幼蟲體長可達54毫米,黃色,雜生黑褐色斑點,頭頂有顯著的三角形凹陷。蛹棕黑色,橢圓形,頭頂兩側具有刻紋的耳狀突起2個。 生活習性:1年1代,以蛹在茶蔸附近疏松潮濕土面及枯技落葉層中越冬,翌年2、3月成蟲羽化。成蟲于3月上旬開始產卵于枝干上,至4月中旬孵化,幼蟲6月上旬開始陸續入土化蛹。 防治方法: 999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1)物理防治。①挖蛹。油茶尺蛾蛹期長達8個月,可在秋、冬季結合復墾挖蛹,把翻出土面的蛹直接殺死,被翻入土內的蛹不易羽化出土。② 培土埋蛹。蛹多分布在樹蔸附近,未經復墾的茶山可采取蓋上16.5-23 cm厚的土,用鋤打緊,使成蟲羽化后不能出土。③捕蛾刮卵。成蟲飛翔力弱,易于捕捉;卵產在樹枝的干陰凹面,粘附不緊,容易刮下。④捕捉幼蟲。4-6齡幼蟲抗藥力強,藥殺效果差,可人工捕捉。 (2)生物防治。用蘇云金桿菌含孢子數0.5億-1.0億/ml的菌液防治3-4齡幼蟲;用松毛蟲桿菌含孢子數0.5億-0.7億/ml的菌液防治4齡幼蟲。 (3)化學防治。幼齡幼蟲期可噴灑阿維菌素、20%氰戊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魚藤精300-400倍液進行防治。 3、油茶象。 又名茶籽象鼻蟲,是為害油茶籽實的主要害蟲。分布于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貴州、云南、四川、陜西等省。 危害情況:成蟲和幼蟲均為害茶籽,但以幼蟲蛀害較嚴重,造成落果,并引起油茶炭疽病,為害籽仁,使油茶嚴重減產。 形態特征:成蟲體長8-11毫米,黑色。卵黃白色,長橢圓形,一端稍尖。幼蟲體長10-20毫米,多為金黃色。蛹長9-11毫米,黃白色。 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 生活習性:一般2年1代,跨三個年度,世代重迭。成蟲喜蔭,有假死性。 防治方法: (1)營林措施。一是選擇抗蟲較強的早熟品種和遲熟類型的紫紅球、紫紅桃等為籽種,并培育新的抗蟲品種;二是冬挖夏鏟,林糧間作,修枝撫育,以降低蟲口密度,減輕為害。 (2)物理防治。一是定期收集落果,以消滅大量幼蟲;二是在成蟲發生盛期,用盆或瓶盛置糖醋液,誘殺成蟲;三是摘收的茶果堆放在水泥曬場上,幼蟲出果后因不能入土而自然死亡。也可堆放在收割后的稻田里,幼蟲出果入土,第2年放水灌田,也可淹死幼蟲。 (3)生物防治。在高溫高濕的6月用白僵菌防治成蟲。 (4)化學防治。在4-7月成蟲盛發期,用綠色威雷200-300倍液于成蟲羽化前噴1次。 |
上一篇:彩葉草灰霉病的癥狀及其防治方法 下一篇:荷花習性及其病蟲害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