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黃斑病在胡柚上發生特點及其防治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3 17:11 |
1 發病規律 黃斑病系真菌病害,病原菌在葉片或落葉病斑上越冬,春季產生子囊孢子,通過風雨傳播到新葉上。病菌侵染初期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高峰期在6月中下旬,葉片與果實上表現出明顯病癥要到8月下旬,9月最明顯。病原菌在寄主表面停留時間長,潛育期1~4個月,最長可達9個月。 2 發病癥狀 2.1 葉片癥狀 據調查,黃斑病以侵染胡柚春梢與果實為主,夏秋梢很少發病,且老葉也可以重復侵染。明顯病斑出現時間一般在8月下旬。初期病葉葉背出現淡黃色或黃褐色油浸皰疹狀小粒點,幾個或十幾個群集在一起,形成不規則黃色斑塊(脂點黃斑型),病斑周圍組織仍保持綠色。到翌春,病斑中間葉面組織枯死變成灰白或褐色,呈圓形或橢圓形斑塊(褐色小圓星型),直徑約為0.1~0.5厘米,其上有黑色小粒點分布,邊緣顏色較深呈赤褐色,稍隆起。 2.2 果實癥狀 出現明顯病斑時間也在8月下旬。發病初期,果皮表面出現0.5~2厘米大小不一的黃白色”花斑“,以后顏色加深,呈黃褐色斑塊。嚴重時,其上有許多紫褐色的脂點狀小斑點,部分連結在一起呈絲狀。輕度發病時,黃白色斑塊在貯藏期間會逐漸消失。 3 病害流行原因 3.1 品種抗病性差 據調查,胡柚、衢桔易感病,發病較重;椪柑、溫州蜜柑較抗病。 999苗木網,www.cqhuayin.com 3.2 防病與管理技術不當 以往胡柚病害以潰瘍病防治為主,其他病害一般很少。但胡柚進入盛果期后,很少抽發夏秋梢,感染潰瘍病機會就比較少,因而不少桔園就很少或不進行病害預防工作,使黃斑病病原菌得以滋生蔓延。另外,桔農對該病認識不足,易錯過防治適期。 3.3 氣候因素 常山縣5-6月氣溫高,日平均氣溫23~25℃;降水多,雨日占70%,日均降雨量?9.95?毫米;日照少,日照時數每天只有4.2小時。長期高溫高濕天氣,十分有利于該病原菌的發育繁殖。 4 防治方法 4.1 農業防治 加強肥水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能力;結合春季修剪,摘除嚴重病葉,清除園內脫落的病葉及雜草,進行深埋或燒毀。 4.2 藥劑防治 黃斑病侵染時間在5-6月,癥狀表現要兩個多月以后才明顯。因此,把握適期,選好藥劑是防治關鍵。 防治時間:3月中旬至4月初,結合防治潰瘍病時進行兼治。4月下旬至7月初,重點進行噴藥防治。第1次可在5月初,第2次在花謝后,”梅雨“季節前后各防治一次,一般每隔15~20天噴一次藥,對發病較重的樹,應連噴3~4次。 藥劑選用:50%代森錳鋅600倍液,77%可殺得500倍液,波美0.3~0.5度石硫合劑或70%托布津800倍液等。 |
上一篇:草坪中雜草防治方法 下一篇:蘭花螨類害蟲防治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