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木虱 學名 Thysanogyna limbata Enderlein 別名 青桐木虱 寄主與危害:梧桐、楸樹、梓樹。發生期分泌白色蠟絲,布滿樹體、葉面,隨風飄揚,形如飛霧,嚴重污染周圍環境,影響市容市貌。 形態特征 成蟲 體長4-5mm,黃綠色,具褐斑,疏生細毛,頭橫寬,頭頂裂深,額顯露,頰錐短小,乳突狀。復眼赤褐色,平眼橙黃色,觸角細長約為頭寬的3倍,褐色,基部3節的基部黃色,端部2節為黑色。前胸背板拱起,前后緣黑褐色,中胸背面有淺褐色縱紋兩條,中央有一淺溝。中胸盾片具有縱紋6條,中胸小盾片淡黃色,后緣色較暗;后胸盾片處聲有凸起兩個,呈圓錐形。足淡黃色,跗節暗褐色,爪黑色。前翅無色透明,翅脈茶黃色。內緣室端部有一褐色斑。腹部背板淺黃色,各背板前緣飾以褐色橫帶。背板可見8節,腹板可見7節。雄蟲體色和斑紋大致與雌蟲相似,體長4-4.5mm,翅展12mm左右,腹部背板可見8節,腹板可見7節。 卵 略呈紡錘形,一端稍長,長約0.7 mm。初產時淡黃色或黃褐色,孵化前便呈淡紅褐色。 若蟲 共3齡,1齡體較扁,略呈長方形,淡茶褐色,半透明,薄被蠟質;觸角6節,末2節色較深,體長0.4-0.6mm。2齡蟲體較前者色深;觸角8節,前翅芽色深,體長2.9mm左右。3齡體呈長圓筒形,色澤加深,體上附有較厚的白色蠟質物,呈灰白色,略帶綠色;觸角10節,翅蚜發達,透明,淡褐色。 苗木網,999miaomu.com 生物學特性 每年發生2代,以卵過冬。來年4月底5月初孵化,沿枝條爬到嫩梢或葉背吸食。若蟲有群集性,行動迅速,但無跳躍能力。6月上旬至下旬羽化為成蟲,交配產卵。一雌可產卵50余粒,多分散產于葉背面和枝條表面。7月中旬孵化為第2代若蟲,集聚于葉面吸食,并分泌白色蠟絲,潛居其中,蠟絲多時,可布滿樹體和葉面,隨風飄揚,形似飛雪,影響葉的光合作用,使葉呈現蒼白萎縮。排泄的粘液污染枝干和葉面,易招致煤病,使樹勢衷弱,嚴重時樹葉早落,枝干枯死。8月上、中旬,第2代成蟲出現。成蟲的群集性及跳躍力極強,但飛翔力較差。8月下旬開始產卵,主要產于主枝下面近主干處,側枝下面或表面粗糙處過冬。 此蟲為單食性害蟲,以若蟲及成蟲在梧桐葉背或幼枝嫩干上吸食樹液,破壞輸導組織,尤以幼樹受害最烈。若蟲分泌的白色棉絮狀蠟質物,將葉面氣孔堵塞,影響葉的正常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使葉面呈現蒼白色萎縮狀。分泌物中含有糖分,常招致霉菌寄生。危害嚴重時,樹葉早落,枝梢干枯,表皮粗慥脆弱,易受風折。 已知天敵有:兩種寄生若蟲的寄生蜂及四種捕食卵和若蟲的草蛉,Chryso-paeristalis屬兩種及綠姬蛉和深山姬蛉以及食蚜蠅Eristalis cereabis、Sytphus sp 、Clavia sp.、赤星瓢蟲、姬赤星瓢蟲、黃條瓢蟲Clavia sp.等。其中以二種寄生蜂及二種赤星瓢蟲作用最大。 999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 防治措施 1 秋末至來年春,用65%肥皂礦物油乳稀釋至8倍液噴灑于樹干、枝條,消滅過冬卵。若蟲期噴灑15倍液效果良好。 2 結合冬季修剪,除去多余側枝。另外,可用石灰33斤,牛皮膠0.5斤,食鹽2-3斤,配成白涂劑,涂抹樹干,消滅過冬卵。 3 對郁閉度大的林分,可施放敵敵畏煙霧劑,消滅成蟲和若蟲,或噴灑25%蛾蚜凈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 4 加強苗木檢疫,防止傳播蔓延。 5 保護瓢蟲、草蛉、食蟲虻及寄生蜂等天敵。 999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