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化樹種白榆蟲害防治技術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3 16:59 |
白榆(UImus pumila L.)榆科。別名家榆、榆樹等。落葉喬木,在營養不良土地成灌木狀。枝條開展,小枝灰色。葉橢圓狀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3~4月先葉開花,花兩性、簇生。4~6月果熟,翅果近圓形或倒卵狀圓形,熟時黃白色;無毛。 白榆有幾種類型,綠化常用的有小葉榆和垂枝榆。垂枝榆樹干稍彎,主干不明顯,樹冠傘形,樹皮灰白色,較光滑,2~3年生枝下垂。適應性強,生長較快。 白榆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城市綠化先鋒樹種。生長快,材質好,分布廣,適應性強,易于造形。由于廣泛使用其進行城市綠化,尤其是東北各城市,造成其蟲害發生嚴重。為了更好地防治白榆蟲害的發生和發展,現就其主要害蟲和防治方法介紹如下。 1 榆紫金花蟲(AmbrosttnnaquadriimpressumMotsch.):成蟲鞘翅有紫紅色條紋。1年發生1代。成蟲在土內越冬,翌春樹葉發芽時出來為害。雌蟲開始產卵在小枝上,以后產在葉上,卵經5~7天孵化為幼蟲,幼蟲在5~6月間大量出現,經20~30天老熟后人土化蛹。老一代成蟲此時也下樹越夏,8月間新羽化的成蟲和越夏的老成蟲又上樹為害,直至10月下旬成蟲再下樹越冬。幼蟲、成蟲均為害葉片,大發生時常把樹葉全部吃光。 苗木網,999miaomu.com 此外還有榆葉綠金花蟲(Galerucella aenescens Fair.)和榆黃金花蟲(G.maculicollisMotsch)。 防治方法:(1)早春當成蟲上樹時,在成蟲產卵之前,人工震落捕殺。(2)噴灑90%的敵百蟲800~1000倍液,毒殺幼蟲和成蟲。 2 黑絨金龜子(Serica orientalis Motsch.):1年發生1代。4月中、下旬成蟲出土,6月份為產卵盛期,6月中旬孵化出幼蟲,8月中、下旬,老熟幼蟲化蛹,蛹經過10天左右羽化為成蟲,成蟲在土中越冬。成蟲喜食嫩葉和幼芽,夜間和上午潛伏,午后群集為害,在溫暖無風天氣出現最多。 防治方法:(1)在成蟲出現盛期,可震蕩捕殺與設置燈光誘殺。(2)用50%敵敵畏乳液800~1000倍液毒殺。 3 榆天社蛾(Phalera fuscescens Butler.):1年發生1代,6~7月出現成蟲,白天潛伏,夜間活動。卵多產于葉片下面,常百余粒集中成塊,單層排列,約經2周孵化,幼蟲多群集在葉上,晝夜取食。8~9月為害最重,大發生時葉子可全被吃光,造成2次發葉。9月間幼蟲老熟入土。化蛹越冬。 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 防治方法:(1)秋后在樹干周圍土中挖蛹。(2)利用幼蟲受驚時吐絲落地的習性,震蕩樹干,捕殺幼蟲。(3)在幼蟲群集時,噴灑90%敵百蟲800~1000倍液毒殺幼蟲。(4)成蟲有較弱的趨光性,夜間可用燈光誘殺。 4 芳香木囊蛾:成蟲為較大的蛾子,體色灰褐,腹背略暗。頭頂及前胸背面為黃色,翅上有許多深暗色橫紋。卵初產時近白色,孵化前暗褐色,近卵圓形,長約1.5mm,寬約1.0mm,中下部常因卵粒互擠而變形,卵表有縱行隆起,隆起間有橫行刻紋。老熟幼蟲胴部背面紅色或紫紅色,有光澤,腹面黃色或淡紅色。以幼蟲入土化蛹,老熟幼蟲入土化蛹。成蟲夜間活動,趨光性弱,喜于樹皮裂傷處產卵,1~1.5m高處卵較集中,每塊有卵50~60粒。 防治方法:(1)培育壯苗,加強林木撫育管理,防止人畜為害。(2)4月下旬至7月下旬用50%倍硫磷400~500倍液噴射樹干,每隔15~20天噴1次,共2~3次,以殺死初孵幼蟲。(3)在幼蟲主要蛀害時期用40%樂果乳劑25~50倍液注入蟲孔中,注至藥液開始外溢時為止,然后用黃泥封閉蟲孔,隔幾天后,如發現個別蟲孔仍有蟲活動,再行補注。 苗木網,www.cqhuayin.com 5 榆毒蛾(Lvela ochropoda Ever.)成蟲純白色無斑,與楊毒蛾相似,但較小,翅頂較圓。前足脛節與跗節,中、后足跗節均為橙黃色。成蟲7~8月羽化。幼蟲白天不下樹,晝夜取食。1年2代,6~7月為第一代成蟲、8~9月為第二代成蟲羽化期。 防治方法:(1)樹干束草或在干基處放置木板、瓦塊或雜草等,以誘殺幼蟲,減輕為害。(2)用黑光燈誘殺成蟲。(3)用90%敵百蟲1500倍液噴殺5~6齡幼蟲,50%二溴磷乳劑或50%殺螟松乳劑800~1000倍液噴殺3~4齡幼蟲。(4)用蘇云金桿菌或青蟲菌500~800倍液噴殺幼蟲。 在白榆蟲害的防治中,應以預防為主。化學防治因其藥害的殘留,造成環境污染,所以,其生物防治措施越來越受到重視。可利用物理和各主要害蟲的天敵進行防治,經濟、環保,是現代提倡的綠色防蟲的最好方法,應大力加以提倡和全面實施。 |
上一篇:云南昆明地區出現楊樹腐爛病的危害情況 下一篇:向日葵霜霉病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