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盞菊黃萎病的防治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3 16:58 |
該病分布于全國各地,除為害金盞菊外,還可為害苜蓿、巢豆、蠶豆等。 一、為害癥狀:金盞菊染病后株葉變黃萎垂,多自下而上枯死,植株變小,開花少或不能開花。 二、病原菌形態特征: 病原為黑白輪枝孢(棉黃萎病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 Reinke et Berth),屬半知菌類真菌。病菌生長適溫22.5℃,30℃能生長,最適pH5.3-7.2。 三、發病特點:病菌以休眠菌絲、厚垣孢子和微菌核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成為翌年的初侵染源。多數報道種子內外帶有菌絲或分生孢子,可以做為病害的初侵染源,但也有人認為種子不帶菌。土壤中病菌可存活6-8年,借風、雨、流水或人畜及農具傳到無病田。翌年病菌從根部的傷口或直接從幼根、表皮及根毛侵入,后在維管束內繁殖,并擴展到枝葉,該病在當年不再進行重復侵染。病菌發育適溫19-24cC,最高30℃,最低5cC;菌絲、菌核60℃經10分鐘致死。一般氣溫低,定植時根部傷口愈合慢,利于病菌從傷口侵入而引起發病。 四、防治方法: (1)露地或盆土種植的提倡施用保得生物肥或酵素菌漚制的堆肥和充分腐熟有機肥。 (2)藥劑處理土壤,播種前667m2撒50%多菌靈2kg后耙人土中有效。 (3)種子處理,播種前種子用60%防霉寶水劑1000倍液拌種后悶二小時再播種。 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 (4)發病初期澆灌50%混殺硫懸浮劑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琥膠肥酸銅(DT)可濕性粉劑350倍液,每株灌對好的藥液0.5升。或用12.5%增效多菌靈濃可溶劑200-300倍液,每株澆灌100毫升。 (5)發病初期也可噴灑10%治枯靈水劑300倍液或80%綠亨2號可濕性粉劑800倍液。 |
上一篇:桉樹的主要病蟲害癥狀及防治方法 下一篇:梔子花葉斑病的癥狀及防治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