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葵炭疽病防治 |
當(dāng)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wǎng)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fā)布時間:2013-07-23 16:57 |
癥狀 主要危害蒴果。蒴果染病,果面呈污褐色至黑褐色,有的干縮下陷,斑面出現(xiàn)針頭大的小黑點或朱紅色小點病征(病菌分生孢子盤及分生孢子)。 病原 病原為半知菌亞門的木槿刺盤孢菌[Colletrichum hibisci Poll.]。病菌以菌絲體和分孢盤在病株上和隨病殘體遺落在土中越冬,種子也可以帶菌。病菌以分生孢子作為初侵與再侵接種體,通過風(fēng)雨傳播侵染致病。溫暖潮濕的天氣或株間郁閉、通透性不良的植地環(huán)境有利于發(fā)病;氮肥施用過多易發(fā)病。 防治方法 (1)播前種子處理(用種子重量0.3%的50%退菌特,或80%炭疽福美,或40%三唑酮多菌靈可濕粉拌種,密封5—7天后播種)。 (2)注意田間清潔,收集燒毀病殘物。 (3)合理密植,改善株間通透性;適當(dāng)增施磷鉀肥,避免氮肥過施偏施;勿澆水過度,雨后及時清溝排漬降濕。 (4)及早噴藥控病。以保護蒴果為重點,于幼小蒴果出現(xiàn)、病害發(fā)生前,噴施80%炭疽福美800倍液,或25%炭特靈600倍液,或50%施保功1000倍液,或70%托布津+75%百菌清(1:1)1000—1500倍液,2—3次,隔10天左右1次,交替施用,噴勻噴足。 中國苗木網(wǎng),999miaomu.com |
上一篇:松針的紅斑病及防治方法 下一篇:書帶草抗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