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堅果莖潰瘍病防治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3 16:55 |
澳洲堅果莖潰瘍病又稱焦腐病。 癥狀 澳洲堅果莖潰瘍病主要為害枝干,引起流膠,枝干潰瘍,并產生許多黑色小粒點,即病菌的子實體,日久樹干一側枯死,嚴重時全株枯死。是澳洲堅果生產上的重要病害。 病原 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 稱可可球二孢,屬半知菌類真菌。異名Lasiodiplodia theobromae (Pat.) Criff. et Maubl. 有性態為Botryosphaeria rhodina (Cke.)V. Arx稱柑橘葡萄座腔菌,屬子囊菌門真菌。子囊果球形,子囊棍棒狀,內含8個橢圓形子囊孢子,單胞無色。分生孢子器為真子座,球形或近球形,直徑112~252(μm),單個或2~3個聚生在子座內,分生孢子初單胞無色,成熟后雙胞褐色至暗褐色,表生縱紋,大小19.4~25.8 × 10.3~12.9(μm)。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在樹干上、枝條上越冬,翌年通過風雨傳播,從澳洲堅果枝干傷口侵入,致病樹流出褐紅色樹膠,木質部變褐。 防治方法 (1)選用無病苗木,雨后及時排水,防止濕氣滯留。 苗木網,www.cqhuayin.com (2)涂干。定植后用30%氧氯化銅100g/L和白朔漆混勻,涂莖干基部35~40(cm)處,并注意減少莖干產生傷口。 (3)發病輕的病樹用58%的瑞毒霉0.4%的濃度與70%甲基托布津0.2%的濃度混入白朔漆涂抹病部,每周1次,連涂3次,可抑制該病擴展。 |
上一篇:樹樁盆景枝干病害防治方法 下一篇:長春花黃化病(Catharanthusyell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