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紅棗縮果病防治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3 16:54 |
新疆紅棗縮果病危害紅棗果實。發生縮果病的棗果首先在果肩或胴部出現黃褐色不規則變色斑,進而果皮出現水漬狀、土黃色斑,邊緣不清,后期果皮變為暗紅色,收縮且無光澤,果肉病區由外向內出現褐色斑,果柄變為褐色或黑褐色,導致病果提前脫落。 據田間調查,該病害從6月底開始發病,7月上旬發病逐漸增強,中下旬進入高峰期,持續到8月底-9月上中旬還可對掛果較晚的紅棗果實造成危害。從發生危害程度看,發病較早的(6月底-7月初)栆園,整個病果瘦小且提前脫落,嚴重影響紅棗產量,中后期發病(8-9月)的果實,即便是在成熟前脫落,但因色澤及內在品質均普遍較差,同樣對紅棗品質及產量造成較大的影響。 縮果病除自然磨損的棗果傷口可以傳病外,刺吸式口器的害蟲所引起的傷口也可傳病。該病害發生以點片居多,一片棗園往往有幾株樹發病嚴重,一株棗樹往往有幾個枝條發病嚴重,但重發棗園可使60%以上的棗樹多個枝條同時發病。從縮果病的發生條件及影響因素看,該病害發生與氣候條件、品種、生理因素、蟲害影響及作物布局等均有一定的關系,其中氣候條件、品種關系及作物布局影響最為明顯。當氣溫達28℃時,一旦遇到陰雨或夜雨晝晴天氣,此病就容易嚴重發生;按不同品種(主栽)對該病害的敏感程度劃分,梨栆、贊皇栆發病比較嚴重,灰栆及駿栆發病則相對較輕,其中駿栆又優于灰栆;間作棗園的發病率普遍高于單作棗園,平均高出0.5%左右,高的達7%,原因分析由于間作栽培田間濕度的增大,病菌成活率的提高,增多了該病害的發病機會。 999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 防治方法 (1)農業措施 加強果園水肥管理,在紅棗青果期及棗果變色轉紅期均要保持土壤濕潤,預防或減少裂果、縮果病的發生。 (2)化學防治 A、在紅棗青果期及棗果變色轉紅前后,噴施棗果防裂防爛劑,可預防和減少裂果的發生數量。棗果防裂防爛劑每支10毫升,直接兌水25-30千克,或10%世高水分散粒劑2000-2500倍液等藥劑對樹體進行噴灑,每隔7-10天1次,連噴2-3次。 B、在棗果變色轉紅期的發病前后,用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每隔7-10天噴1次,連噴3-4次、或降雨后用75%農用鏈霉素可濕性粉劑7000-8000倍液噴施,晴好天氣噴灑波爾多液,兩者交替使用噴灑3-4次,即可對縮果病進行較好的防控。 (3)蟲害防治 加強監測,及時對刺吸式類及其它害蟲進行防治(視蟲害發生情況,不可盲目用藥),可有效減少縮果病的發生。如棉鈴蟲、桃小食心蟲、蝽象、壁虱、葉蟬等,可用1.8%阿維菌素乳油1000-2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液、20%甲氰菊酯(滅掃利)2000-2500倍液等藥劑進行噴霧防治。 |
上一篇:卡特蘭花斑病的防治法 下一篇:蝴蝶蘭介殼蟲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