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危害和損失分析
1.對林業的影響。據調查,在新造的沙棘林基地、未成林造林地及林分蓋度小于30%的林地幾乎都受到危害。高原鼢鼠鼠口密度達每畝2~3只,局部造林3~5年的沙棘樹苗根莖咬斷危害現象比比皆是。按鼠害發生200萬畝,危害率25%,每株苗木1元估算,僅苗木一項年損失達7000余萬元。
2.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害鼠不僅存在于退耕還林地,而在此外的荒山、草地、農田大量分布。已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心腹之患。按一只害鼠年吞噬糧食50公斤,10畝耕地一只害鼠估算,500萬畝耕地,損失糧食2500萬公斤,按每公斤1.4元計,年僅糧食損失達3500余萬元。
二、發生原因分析
1.耕種制度發生變化。農耕地每有1~2次的深翻措施,能夠破壞害鼠棲息場所。而退耕還林后,除了造林前整地外,基本沒有深翻等其他不利于鼠害活動措施,從而造成了鼠害泛濫成災。
2.管護觀念發生變化。退耕前,耕地內發生鼠害,農戶會發現一只捕殺一只,害鼠得不到繁衍生息機會。而退耕還林還草后,林草多少不直接關系到農戶利益,表現出消極管護和防治不及時現象,釀成害鼠嚴重發生局面。
3.自然控制力弱。造林初期,地表大部分處于裸露狀態,害鼠大肆生存繁衍。另外,原為空曠的退耕地及宜林地由于栽植了大量幼樹幼苗,未成林前,林木個體適應性及成活不穩定等因素,特別是在害鼠食物缺乏初始時期,對害鼠有很大的誘集作用。
三、鼠害防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防治手段單一,技術研究滯后。對森林鼠害種類、危害特點、致害機理、治理技術等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還相對滯后,經濟、實用及有效的技術手段不多,不能滿足防治需求。
2.防治經費不足,難以達到規模治理效應。據以往防治費用測算,每畝成本高達5元。每年發生220萬畝計,需要經費近1100萬元。而2008年該省鼠害防治經費為歷年新高,約為300~400萬元,由于長期缺少防治經費,不能進行全面、有效防治。
3.缺乏捕鼠能手,組建防治隊伍困難。害鼠防治勞動強度大,工作環境艱苦,對防鼠隊員要求很高。目前,掌握捕鼠知識和經驗的人數少,普遍存在年齡大、體力不支現象。
四、下一步防治工作措施及對策
1.加大資金投入,確保防治工作有效開展。由于氣候變化等影響,全省每年預災、防災任務和壓力不斷加大,需要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2.加強科學研究力度,不斷提高防治科技含量。在不斷加強防治技術示范點建設,總結、完善、組裝、配套、推廣現有技術基礎上,繼續與科研部門合作,進一步研究長效的控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