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蟲害之楊黃卷葉螟防治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3 16:41 |
楊黃卷葉螟,又名黃翅綴葉野螟,是楊樹、柳樹的重要食 葉害蟲之一,幼蟲喜在嫩葉上吐絲、綴葉危害,大發生時常把 葉片吃光,變成禿梢,嚴重影響苗木和幼林生長。 一 、形態特征 1.成蟲。體翅橙黃色,雄蛾體長l1.5一l4毫米,翅展26— 29毫米;雌蛾體長l2~l4,7毫米,翅展l8—32.8毫米。觸角絲狀 較長,復眼淡藍色,頭部褐色,兩側有白條。前翅具灰褐色邊, 后翅中央具有一條橫波狀紋,其內側有一黑斑,外側有一短 線,外緣亦具較寬的灰褐色邊,腹部背面橙黃色,腹面灰白色, 雄蛾尾部末端具褐毛叢,停息時觸角后覆于體背,四翅平展, 有的雄蟲尾端常翹起。 2.卵。扁圓形,長徑0.9毫米,寬0.5毫米,厚0.2毫米,初產 卵淡綠色,漸轉為淡黃色,近孵化時出現兩個小黑點,卵粒排 列成魚鱗狀相集成塊或長條。 3.幼蟲。體長l5~24毫米,平均20毫米,頭寬1.8一l,9毫 米,平均1.85毫米,體黃綠色,頭兩側近后緣各有一黑褐色的 斑塊,半月形,與胸背兩側的黑褐色斑紋相連形成縱紋,體兩 側沿氣門各有一條淺黃色的縱帶。 4.蛹。長l5毫米,寬4毫米,腹部灰白色,初化蛹背有一條 綠線,胸及頭部綠色,其后蛹色加深,外被一層白色絲織薄繭。 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二、生物學特性 1.生活史 該蟲在固鎮一年發生6代,以幼齡幼蟲在落葉、 地被物及樹皮縫隙間結繭越冬。翌年4月初楊樹發芽出葉后, 越冬幼蟲開始活動危害,5月底6月初幼蟲先后老熟化蛹,6月 中旬越冬代成蟲開始羽化。l代成蟲7月上中旬出現,2代成蟲 7月下旬出現,3代成蟲8月上中旬出現,4代成蟲9月上中旬出 現,5代成蟲l0月下旬出現。 2.生活習性 成蟲羽化多在夜晚,羽化高峰期在2l~23 時,約經半小時后翅伸平展。據統計,室內飼養羽化率83%。成 蟲白天多隱藏在豆地及其他蔭蔽物或灌叢及苗木下部葉背. 夜晚活動,成蟲靈敏,飛翔能力較強,不易捕獲。趨光性極強. 據試驗,一盞黑光燈一夜可誘成蟲l 000—4000只。交尾集中 在早晨3—6時,交尾方式“十”字式。天明前結束交尾的雌蟲 很快尋找場所隱蔽,夜晚飛到楊樹上部較嫩的葉片上產卵,卵 團 產于葉背面邊緣或中脈兩側,呈塊狀或長條形,每塊卵24一 l78粒,平均84粒。室內產卵量平均l25.9粒,據查野外成蟲遺 腹卵較少,產卵量略高于室內。卵期3~4天,室內飼養孵化率 為91.8%,野外3代卵孵化率90%。孵化的卵殼白色,略癟,而4 代卵因大多被赤眼蜂寄生,孵化率僅26%左右。被寄生的卵全 黑色。初孵幼蟲即有分散性,一般單個或二三頭吐絲綴嫩葉呈 餃子狀,或在葉緣將葉折疊,藏于其中取食,初齡幼蟲僅啃食 葉肉,3齡以后食全葉。幼蟲長大即群集頂梢吐絲綴葉取食, 多雨高溫季節(7—8月)最為猖獗,3—5天內可把嫩葉吃光, 形成禿梢。陰雨天濕度較大,對幼蟲生長發育極為有利。7~ 8月份蟲IJ"數量最多,成為全年的高峰期。幼蟲極為活潑,稍受 驚擾,即從卷葉內彈跳逃跑或吐絲下垂。老熟幼蟲在卷葉內吐 絲結白色稀疏的薄繭化蛹。 999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 3.根據近幾年的連續觀察,楊黃卷葉螟4~6月份在苗地 很難找到,6—7月上旬發生量有所增加,7月中下旬3代幼蟲 猖獗發生,幾天時間可將嫩葉吃光,7月底一8月初,成蟲數量 最多,為全年高峰期,苗地所到之處皆可見。8月上旬是4代卵 期,據查,平均每株苗梢有卵l~2塊,但由于自然界的赤眼蜂 隨寄生卵的增加,繁殖很快,寄生率可達74%以上,基本控制 了4代幼蟲的大發生,以至8月以后.苗地很少有此蟲。可見楊 黃卷葉螟發生有其突然性,全年造成危害主要在7月中下旬, 防治一定要把握住最佳防治時機。 三、防治方法 1.成蟲趨光性強,利用頻振式黑光燈誘殺。 2.藥劑防治。由于楊黃卷葉螟發生在7月中旬,即3代幼 蟲期進入高峰期,故應結合調查掌握時期,在幼蟲3齡以前進 行防治。 ① 生物農藥Bt懸浮液20o倍液; ②3%笨氧威3 000倍 液; ③25%滅幼脲2000倍液; ④幼蟲大發生時,為迅速降低蟲 IJ"密度,必須進行化學防治.藥劑用90%的晶體敵百蟲800 ~1 000倍液。 3.保護天敵。楊黃卷葉螟的天敵.卵期有赤眼蜂.幼蟲期 有細菌、寄生蠅等,尤其是自然界赤眼蜂能有效地控制4代幼 蟲大發生,因此在8月中旬后,可根據情況盡可能不用化防,以 免殺死天敵。 |
上一篇:紫荊常見病害的防治 下一篇:華山松大小蠹病蟲害的綜合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