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梅灰霉病防治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3 16:41 |
五色梅灰霉病為五色梅常見病害之一。 癥狀: 病菌先從五色梅花瓣的尖端侵入,發病后,病都呈水漬狀,發軟,褪色,失去光澤,最后花瓣變褐腐爛,花朵脫落。在潮濕的條件下,病部表面產生灰色的霉層。 病原: BotrytiscinereaPers..(灰葡萄孢),灰葡萄孢屬半知菌亞門、絲孢綱、絲孢目。病部的灰色霉層,即病菌的分生拖子及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直立,褐色,有隔膜,頂部吳樹枝狀分枝,分枝頂端膨大成球形。分生拖子聚生于分生拖于梗頂部,呈葡萄穗狀。分主孢子卵形或橢圓形,無色至淡色,單胞,大小9~16X6~10微米。此菌發育最適宜溫度為23℃左右。 傳染途徑: 病菌以菌核或菌絲體在病株殘體上越冬。翌春產生拖子,借風雨傳播,侵染危害、低溫高濕,通風不良,利于病害的發展。此病在溫室發生較多。 防治方法: 1、注意通風,降低濕度,可減輕病害的發生。 2、及時摘除搞花,集中燒毀或深埋于土中,以減少病源。 3、病害發生初期,可噴衛:1:200波爾多液,或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50%樸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每兩周1次,噴藥次數因發病情況而定。 |
上一篇:重慶北部新區福安社區綠化帶病蟲害入侵 下一篇:干旱天氣花卉作物常發生的病蟲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