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小食心蟲防治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3 16:38 |
白小食心蟲(Spilonota albicanaMotsch.)在我國長江流域以北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為害山楂、貼梗海棠等藥材,在遼寧、河北山楂產區發生嚴重,第一代為害可使幼果干枯脫落而減產50%以上;第二代被害果實一般不脫落,蟲果率可達70%,果品質量下降。 999苗木網,www.cqhuayin.com 形態 成蟲體長約6.5毫米,翅展約15毫米,體和翅灰白色。復眼黑色,觸角絲狀,淡黃褐色。前翅前緣具有8組不甚明顯的白色短斜紋,翅頂至偏后緣的外方為暗褐色,暗褐色區域內有4~5條排列整齊的暗紫色短橫紋,緣毛褐色。后翅灰褐色。卵扁橢圓形,長徑約0.5毫米,孵化前呈黑褐色。幼蟲老熟時體長10~12毫米,體紅褐或淡褐色,頭褐色,前胸背板、臀板和胸足均為黑褐色。蛹體長約7毫米,黃褐色。繭長徑約10毫米,以絲將葉片邊緣對折呈餃子狀。 999苗木網,999miaomu.com 發生規律 在遼寧、河北山楂產區每年發生2代,以老熟幼蟲在地面作繭越冬。幼蟲作繭時吐絲綴連葉片,常混雜在地被物內。翌年5月上旬開始化蛹,5月中旬為化蛹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中旬越冬代成蟲羽化,羽化期集中。第一代卵期為6月上旬至7月上旬,卵多產在葉背面,少數產在葉正面或果面。幼蟲孵化后爬至果實萼洼處、兩果相接處或果葉相貼處,吐絲綴連并蛀入果內為害。第一代幼蟲有轉果為害的習性,被害果干枯而脫落。7月上旬至8月中旬老熟幼蟲在果內化蛹。7月下旬以后第一代成蟲大量出現,8月下旬至10月上旬第二代幼蟲老熟后,陸續脫果作繭越冬。 999苗木網,999miaomu.com 防治方法 ①秋季徹底清掃果園,清除雜草和落葉,集中燒掉或深埋,以消滅越冬幼蟲。②春季刨樹盤,將表土翻到底層10厘米以下,可悶死羽化的成蟲;在小樹冠的山楂園內及時摘除第一代被害果,并集中深埋或燒毀。③第一代卵發生期,適期進行噴藥。常用藥劑有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90%敵百蟲晶體8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等。如果第二代卵量大,要在有蛀果時立即噴藥,15天后再噴1次。 999苗木網,www.cqhuayin.com
|
上一篇:日本壺鏈蚧的防治方法 下一篇:防治花木蟲害‘兩招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