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介殼蟲防治技術研究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3 16:38 |
介殼蟲是黔西南州各縣、市、區城市綠化植物——桂花上的主要害蟲,近年來發生為害呈逐年上升趨勢。桂花介殼蟲的發生不僅導致樹勢衰弱影響觀賞價值,且能誘發煤污病,間接增加為害的嚴重程度。為調查了解桂花介殼蟲發生為害情況,研究防治對策,筆者于2007~2008年對黔西南州各縣、市、區城市桂花上的介殼蟲進行采集、鑒定,調查了解桂花栽培管理水平、生態環境、歷年發生為害及天敵對桂花介殼蟲的控制作用等情況,并對興義市城區發生較為嚴重的介殼蟲進行定點觀察和防治試驗,找到了該類害蟲造成為害的主要原因和防治對策。 一、桂花介殼蟲及其天敵發生情況 1、桂花介殼蟲發生情況: 采集鑒定結果表明,桂花上發生的介殼蟲共有12種,分屬碩蚧科、蠟蚧科、盾蚧科和粉蚧科4個科。 盾蚧科:梨圓蚧、糠片蚧、矢尖蚧、松針介殼蟲、長白介殼蟲、圓盾蚧、白盾蚧。 碩蚧科:吹綿蚧、草履蚧。 蠟蚧科,龜蠟蚧、紅蠟蚧。 粉蚧科:桔小粉蚧。 上述12種介殼蟲多數種類在桂花上僅零星發生,不造成為害,主要以矢尖蚧、吹綿蚧和糠片蚧普遍發生,為害嚴重。據統計,這3種介殼蟲在全州54%的桂花上發生為害,蟲株率在40%以上。 苗木網,www.cqhuayin.com 矢尖蚧:每年發生2-3代,第1代若蟲盛發期在5月中旬,在枝上孵化。第2代若蟲盛發期在7月中旬,于枝及新葉上群集為害,第3代盛發期于9月中旬,主要在枝上為害。 吹綿蚧:每年發生2~3代,6月上旬為第1代若蟲盛發期:第2代若蟲盛發期在8月中旬,主要群集于葉片及枝干上為害。 糠片蚧:每年發生2~3代,第1代若蟲盛發期在5月中下旬,第2代若蟲盛發期在7月上旬,第3代若蟲盛發期在8月下旬以后,主要集中在主干及樹條上為害。 2、桂花介殼蟲天敵情況, 桂花介殼蟲的天敵有寄生菌、瓢蟲、寄生蜂、草蛉等,筆者只對起主要作用的瓢蟲和寄生蜂作了初步鑒定,種類有:澳洲瓢蟲、紅點唇蟲、大紅瓢蟲、跳小蜂。 二、桂花介殼蟲造成為害的原因分析 生態環境據調查,凡自然生態體系良好的地區,即在桂花綠化帶及其周邊環境的植物群落豐富、植被良好,就會有豐富的天敵控制介殼蟲的發生和為害。反之為害嚴重。 管理水平桂花的栽培管理水平低,管理不善者介殼蟲發生為害嚴重:反之為害輕。 傳播途徑介殼蟲蟲體大多固定于植物體或苗木上,故其遠距離傳播主要由苗木調運和綠化植物的運輸所致:同時,園林工作攜帶蟲體,借風力、流水和鳥類媒介而擴散、蔓延,造成園林介殼蟲不易控制。 999苗木網,www.cqhuayin.com 施藥方法據調查,多數園林管理人員在防治介殼蟲時,首先選擇的是藥劑防治,打保險藥,用藥水平較高,殺傷大量天故,導致介殼蟲再增猖獗和次要害蟲爆發成災。 三、桂花介殼蟲防治對策 1、加強植物檢疫,建立無蟲苗圃 嚴禁調運或引進帶有介殼蟲的苗木。如發現有蟲及時處理,數量少時徹底刮除,并用50~100倍50%辛硫磷涂擦,數量大時集中燒毀。 2、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樹勢 高水平的栽培管理可以增強樹勢,提高桂花的抗逆性和抗病蟲能力。結合整形修剪,剪除介殼蟲密度較高的枝條,可降低蟲口基數,減輕為害。 3、生物防治 在吹綿蚧、矢尖蚧輕度發生時,引種釋放瓢蟲,釋放時間在5~6月最好,選擇蟲害嚴重、枝葉尚茂盛的樹。一般每300株放100頭為宜,放后20-30天即能控制蟲害。蟲害特別嚴重時,應先噴松脂合劑15~20倍液或機油乳劑50~100倍液,壓低蟲口基數,1周后再釋放瓢蟲。寄生蜂對防治糠片蚧有較好的效果。在冬季或早春修剪時,剪除蟲口密度較大的枝條,放入寄生蜂保護器中收集寄生蜂,再放入桂花園,對控制介殼蟲有較好的作用。 4、藥劑防治 應掌握在桂花介殼蟲的若蟲孵化盛期,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改進施藥方法,才能達到經濟、安全,有效地控制介殼蟲,保護生態環境。藥劑防治要注意以下三點, 999苗木網,999miaomu.com 適期噴藥矢尖蚧第1次噴藥應在5月下旬,第2次在7月下旬,第3次在9月下旬。吹綿蚧第1次噴藥在6月上旬,第2次在8月中旬;糠片蚧在每年的6~7月施1~2次藥。注意應掌握在若蟲孵化盛期。 正確選擇藥劑種類應選用那些選擇性強,對天敵傷害小的藥劑種類進行噴施。經試驗,機油乳劑50~100倍液,或低濃度的機油乳劑與低濃度的有機磷殺蟲劑混合使用,具有增效作用,對植物安全,對天敵傷害小,同時可兼治螨、粉虱、蚜蟲等。 改進施藥方法選擇受害嚴重的植株,用噴霧、灌根、注射等方法進行重點挑治;對農藥實行輪換使用、混用,可提高對介殼蟲的防治效果。 (作者單位:貴州興義市園林局黃草園林站,562400) |
上一篇:玉簪白絹病 下一篇:梔子花球腔菌葉斑病防治(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