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葉夜蛾的防治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3 16:34 |
枯葉夜蛾(Adris tyrannus Guenee),別名通草木夜蛾。屬鱗翅目夜蛾科,主要分布于遼寧、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陜西、湖北、江蘇、浙江、臺灣等地。主要以成蟲吸食近成熟的蘋果、梨、柑桔、桃、葡萄、杏、柿、枇把、無花果的果實汁液。以幼蟲為害通草、伏牛花、十大功勞。 為害特點 成蟲以銳利的虹吸式口器穿刺果皮。果面留有針頭大的小孔,果肉失水呈海綿狀,以手指按壓有松軟感覺,被害部變色凹陷、隨后腐爛脫落。常招致胡蜂等為害,將果實食成空殼。 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35~38毫米,翅展96~106毫米,頭胸部棕色,腹部杏黃色。觸角絲狀。前翅枯葉色深棕微綠;頂尖很尖,外緣弧形內斜,后緣中部內凹;從頂角至后緣凹陷處有1條黑褐色斜線;內線黑褐色;翅脈上有許多黑褐色小點;翅基部和中央有暗綠色圓紋。后翅杏黃色,中部有1腎形黑斑。其前端至 M2脈;亞端區有 l牛角形黑紋。 卵:扁球形1~1.1毫米,高0.85~0.9毫米,頂部與底部均較平,乳白色。 幼蟲:體長57~71毫米,前端較尖,第 1、2腹節常彎曲,第8腹節有隆起、把第7~10腹節連成 1個峰狀。頭紅褐色無花紋。體黃褐或灰褐色,背線、亞背線、氣門線、亞腹線及腹線均暗褐色;第2、3腹節亞背面各有1個眼形斑、中間黑色并具有月牙形白紋,其外圍黃白色繞有黑色圈、各體節布有許多不規則的白紋,第6腹節亞背線與亞腹線間有1塊不規則的方形白斑、上有許多黃褐色圓圈和斑點。胸足外側黑褐色,基部較淡內側有白斑;腹足黃褐色,趾鉤單序中帶,第1對腹足很小,第2~4對腹足及臀足趾鉤均在40個以上。氣門長卵形黑色,第8腹氣門比第7節稍大。 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 蛹:長31~32毫米,紅褐至黑褐色。頭頂中央略呈 1尖突,頭胸部背腹面有許多較粗而規則的皺褶;腹部背面較光滑,刻點淺而稀。 生活史及主要習性 1年發生2~3代,多以成蟲越冬,暖地可以卵和中齡幼蟲越冬。發生期不整齊,從5月末到10月均可見成蟲,以7~8發生較多。成蟲晝伏夜出、有趨光性。喜為害香甜味濃的果實,7月以前為害杏等早熟果品,后轉害桃、葡萄、蘋果、梨等。成蟲壽命較長,產卵于于幼蟲寄主莖和葉背。幼蟲吐線綴葉潛其中為害,6~7月間發生較多,老熟后綴葉結薄蟲化蛹。秋末多以成蟲越冬。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合理規劃苗圃:新建苗圃時,盡可能遠離果園。 2、人工防治:成蟲產卵、幼蟲孵化期,加以捕殺。 3、鏟除苗圃周圍的木防己、通草等寄主植物。 4、燈光誘殺成蟲,在成蟲高發期,根據成蟲具有趨光性,安裝黑光燈或頻振式殺蟲燈進行誘殺。 5、藥劑防治:在成蟲產卵后,幼蟲孵化后,及時噴施殺蟲劑進行防治。常用藥劑有90%晶體敵百蟲800~1 000倍,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防治效果可達到95%以上。 6、生物防治:注意保護利用天敵。 |
上一篇:果樹開花前后病蟲害防治 下一篇:球蘭蚜蟲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