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櫚植物炭疽病防治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3 16:19 |
棕櫚植物雖生性強健,但仍有許多病蟲危害,如葉斑病、致死黃化病、葉枯病、腐爛病以及紅棕象甲等,尤其是近年來隨著棕櫚植物在園林綠化的應用的逐漸普及,不少病蟲害也隨著引種、推廣和流通而迅速傳播蔓延,造成極大的危害。 棕櫚植物的病害多由真菌引起,其病原最為廣泛的有常引起葉枯病的Phyllosiicta spp.和Ascochyta sp.,炭疽病的Collectorchum sp.和Gloeosperium sp.,葉斑病的Pestalotia spp.等。但還有一些生理病害,如凍害、日灼病、莖縮病等,同樣會引起植株死亡,如植株受凍害后接踵而至的是病菌感染心芽并導致死亡。強烈的直射光照有時對棕櫚植物也是致命的。莖縮病則常由于水分過多或凍害而引起,同樣也應引起我們的注意。 棕櫚植物的病害防治首先要加強檢疫工作,在引進苗木、種子之前,應加強檢疫,杜絕引種有危險病害的種苗。其次要加強栽培管理,保持苗圃的清潔,及時清除枯枝落葉與雜草,剪除病葉,并集中燒毀或深埋入土中,以消滅越冬菌源。在此基礎上,若發現病情應及時噴藥防治。在發病前,一般用1:1:100的波爾多液預防侵染,而在發病期間,則需根據不同的寄主植物及病原種類選用不同的殺菌劑,并視病害發展情況決定噴藥次數。 999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 (1)炭疽病 炭疽病多見于假檳榔、檳榔、長穗魚尾葵、加拿利椰子、美麗針葵、棕竹、棕櫚、大王椰子、皇后葵、蒲葵、省藤等,病原菌有Colletotrichum sp.和Gloeosporium sp.兩類。常于葉片或莖枝上產生褐色小點,后擴大呈圓形、半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邊緣有黃色暈圈,并逐漸變成黃褐色,中間輪生小黑點,嚴重時可導致全株枯死。病菌多在病葉或病葉殘體上越冬,翌年侵染危害。每年3-6月是病菌發生和流行期,高溫高濕、缺少肥水、種植時傷根過多、長勢衰弱,均有利于病害發生。 防治措施:首先要加強肥水管理,使植株生長健壯,以提高植株抗病力;其次需在發病初期,及時噴灑800倍液的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每隔10天1次,抑制病害發生與流行。 |
上一篇:矮牽牛灰霉病防治 下一篇:蘇鐵盆景斑點病防治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