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堅果(澳洲胡桃)苗期癥病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3 16:17 |
癥狀 為害根莖時,發生根腐,造成地上部葉片發黃。為害果實時,果實局部變褐水漬狀,濕度大時產生稀疏的白色霉狀物,即病原菌孢囊梗和孢子囊,干燥時看不見白霉,但保濕2~3天后可長出白霉,即病原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 病原 Phytophthora cinnamomi Rands 稱棒疫霉,屬卵菌。在CA培養基上菌落綿絮狀。孢囊梗直接來源于茵絲,不分枝或合軸分枝,寬2~3(μm)。孢子囊卵形,大小30~77×24~52(μm),無乳突。游動孢子從孢子囊頂部孔口直接釋放出或由泡囊釋出。游動孢子腎形,大小l0~17×10~14(μm),鞭毛長17~27(μm)。休止孢子球形。厚垣孢子球形或近球形。藏卵器球形。雄器矩形或柱形,單胞或雙胞,大小11~20×6~21(μm)。卵孢子球形,淺黃色,大小19~50(μm),滿器或不滿器。生長適溫24~28℃。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以菌絲體和卵孢子隨病殘體遺留在土中越冬。翌年菌絲或卵孢子遇水產生孢子囊和游動孢子,通過灌溉水和雨水傳播到澳洲堅果上萌發芽管,產生附著器和侵入絲穿透表皮進入寄主體內,遇高溫高濕條件2~3天出現病斑,其上產生大量孢子囊,借風雨或灌溉水傳播蔓延,進行多次重復侵染。孢子囊釋放出游動孢子在葉面上靜止幾小時后萌發或孢子囊直接萌發長出芽管,開始從氣孔保衛細胞間隙侵入,菌絲在葉片細胞間和細胞內擴散,也有從氣孔伸出菌絲,在葉面上擴展蔓延,經幾天潛育即顯癥。該病發生輕重與當年雨季到來遲早、氣溫高低、雨量大小有關。發病早氣溫高的年份,病害重。一般進入雨季開始發病,遇有大暴雨迅速擴展蔓延或造成流行。長期大水漫灌、澆水次數多、水量大發病重。 999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防治辦法: (1)加強水肥管理,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增施磷鉀肥,適當控制氮肥,有條件的采用配方施肥技術。 (2)發病后及時噴灑27%銅高尚懸浮劑600倍液或72%霜脲錳鋅或72%克露或克霜氨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6%靠山水分散微顆粒劑700倍液、60%滅克可濕性粉劑700倍液、70%乙膦?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667m2噴對好的藥液50升,隔10天左右1次,視病情防治2~3次。 |
上一篇:佛肚竹主要病蟲害的防治方法 下一篇:梨樹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