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翅蝽防治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3 16:16 |
茶翅蝽(Halyomorpha picus Fabricius),半翅目,蝽科。別名臭木蝽象、臭木蝽、茶色蝽。主要危害梨、蘋果、海棠、桃、李杏、山楂、櫻桃、梅、柑桔、柿、石榴等植物。 為害特點 成、若蟲吸食葉、嫩梢及果實汁液,梨果被害,常形成疙瘩梨,果面凹凸不平,受害處變硬、味苦;或果肉木栓化。桃、李受害,常有膠滴溢出。 形態特征 成蟲 體長12~16毫米,寬6.5~9.0毫米,扁橢圓形,淡黃褐至茶褐色,略帶紫紅色,前胸背板、小盾片和前翅革質部有黑褐色刻點,前胸背板前緣橫列4個黃褐色小點,小盾征基部橫列5個小黃點,兩側斑點明顯。腹部側接緣為黑黃相間。卵 短圓筒形,直徑0.7毫米左右,初灰白色,孵化前黑褐色。若蟲 初孵體長1.5毫米左右,近圓形。腹部淡橙黃色,各腹節兩側節間各有1長方形黑斑,共8對。腹部第3、5、7節背面中部各有1個較大的長方形黑斑。老熟若蟲與成蟲相似,無翅。 生活史及習性 年生1代,以成蟲在空房、屋角、檐下、樹洞、土縫、石縫及草堆等處越冬。北方果區一般5月上旬陸續出蜇活動,6月上旬至8月下產卵,多產物葉背,塊產,每塊20~30粒。卵期10~15天。7月上旬出現若蟲。6月中、下旬為卵孵化盛期,8月中旬為成蟲盛期。9月下旬成蟲陸續越冬。成蟲和若蟲受到驚擾或觸動時,即分泌臭液,并逃逸。 999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防治方法 1、越冬期捕殺越冬成蟲。 2、受害嚴重的果園,在產卵和為害前進行果實、果穗套袋。 3、結合管理隨時摘除卵埠及捕殺初孵群集若蟲。并應強調在各種受害較重的寄主上同時進行防治,以壓低蟲口基數。 4、藥劑防治。于越冬成蟲出蜇結束和低齡若蟲期噴50%磷胺乳油1000~1500倍液、50%敵敵畏乳油或90%敵百蟲800~1000倍液;50%對硫磷乳油、40%氧化樂果乳油1500~2000倍液等有機磷劑;2.5%敵殺死(溴氰菊酯)乳油、2.5%功夫乳油或20%滅掃利乳油3000倍液等菊酯類藥劑;以及50%辛敵乳油等有機磷和菊酯類復配藥劑均能收到較好防治效果。 |
上一篇:紫薇煤污病 下一篇:紅掌病毒病的癥狀及防治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