桉樹焦枯病防治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3 16:08 |
桉樹焦枯病的病菌主要為害葉片和嫩枝梢。葉片感染初期出現針頭狀大小的水漬狀斑點,病斑逐漸擴大壞死如被灼傷,邊緣有一褪綠赤褐色暈圈,后期病斑中部變淺色,有明顯或不明顯的輪紋暈圈,大多數情況下邊緣的病斑連接,然后向中間發展,病部變脆開裂,形成典型的爛葉癥狀。嚴重感病的苗木葉片全部脫落、頂枯。幼樹葉片一般由下而上脫落2/5—4/5,甚至全脫光禿,少數整株死亡。病菌侵染枝條,密布近圓形或長條形的小褐斑,若病斑環繞小枝一圈,隨即干枯。在雨后或高濕環境下,靠近地面的枝葉壞死部分,出現密布的白色Y點狀物,即為病菌的分生孢子堆。 桉樹焦枯病是由半知菌亞門、絲孢綱、絲孢目、叢梗孢科、柱枝雙孢霉屬的五隔柱枝雙孢霉菌、冬青柱枝雙孢霉菌和棍棒柱枝雙孢霉菌等三種真菌侵染引起的。前者是焦枯病最普遍、最嚴重的病原菌,后二者同樣可造成焦枯落葉,但為害程度較輕。五隔柱枝雙孢霉菌的分生孢子圓柱形,多為5個分隔。10—35攝氏度均可生長發育,最適溫度為20—25攝氏度。酸堿度以pH6.5—7.5偏中性范圍生長最好。冬青柱枝雙孢霉菌的分生孢子圓柱形,多為3個分隔,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20—30攝氏度,酸堿度最適為pH5—6。棍棒柱枝雙孢霉菌的分生孢子圓柱形,多為一個分隔,最適宜的發育溫度為15—35攝氏度,最適酸堿度為pH5.5—6.5。前二者在溫度35攝氏度時停止生長,而后者40攝氏度時才停止生長發育。 苗木網,www.cqhuayin.com 桉樹焦枯病的三種病原真菌可在苗圃侵害桉樹的幼苗,也可在幼林地侵害幼樹。造成大量落葉、枝梢干枯,嚴重的整株死亡。這些病原菌以菌絲體在感病的枝梢或落地病葉病枝上越冬,第二年3月初產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進行初侵染,幼林的初侵染源不是來自落地的病殘體,而是樹上的病枝梢。分生孢子借風吹雨水飛濺傳播,分生孢子萌發芽管后,可從葉片、嫩枝的傷口或直接穿透表皮細胞進入組織取得養分。病菌的潛育期很短,一般為1—3天。短期內又可產生大量分生孢子進行再次侵染。5—6月達到發病盛期,7—9月,病情危害稍緩,10—11月又有上升趨勢,但不會再流行擴展。病菌一旦進入葉片,2—3天內大部分脫落,感病枝條6—8天干枯。夏、秋雨水多,濕度大的氣候環境,發病重。 防治方法: 1. 選好苗圃。選擇未發生過 此類病害的地塊作圃地,或必不得已時,必須在育苗前對土壤消毒。消毒藥物可選用菌毒清、高錳酸鉀、代森鋅等殺菌劑。 2. 病區幼林應該及時除去樹上的病枯枝,掃除地下病落葉,集中燒毀。 3. 重病區可噴灑殺菌劑防治,防治效果較好的藥物依次為菌毒清、速克靈和瑞毒霉錳鋅。使用濃度一般為600—800倍液。 |
上一篇:廣東省印發2011年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下一篇:青果流膠病防治 |